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讓黑河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2018-02-27 16:03:00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孫學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27日訊 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下發《關於命名2017年度省級生態市和省級生態縣的通知》,黑河市和綏化市榜上有名,獲批為省級生態市。

  我市高度重視省級生態市創建,編制了生態市建設規劃,確定了建設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美麗黑河的發展目標,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啟動實施『黑河森林生態修復工程』,大力開展『一退三還』、森林撫育、森林資源保護等工作,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8.2%。已實現連續21個防期沒有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的歷史性突破。全市建成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15處、面積88.2萬公頃。重點打造的小漿果栽植、北藥保護種植、森林綠色食品生產、優質種苗繁育、林下特色養殖五大基地,產值逐年增長。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率73.%,創建了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我市被命名為中國綠色生態大豆生產示范基地、中國優質大豆生產基地。全市有機、綠色食品農產品種植認證面積315.9萬畝,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品種達81個。

  在礦產資源開發中,我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啟動了礦山治理試點工作,對關閉礦山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采取由企業履行礦山環境治理義務,實施生態修復、植樹復綠;對生產礦山采取邊生產邊治理的辦法,企業在生產的同時,對采坑就近回填,對排土場進行復墾治理;對沙金過采區則按照『宜耕則耕、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的原則,確立了市場化運營思路,探索引入社會資本治理礦山的機制。完成了宋集屯和西崗子煤礦環境治理試點項目,部分采礦區逐步成為農業反哺工業,工業拉動農業的新型生產礦山典范。啟動實施了三道灣子金礦、一五一和富宏煤礦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多年來,累計投入礦山環境治理資金9000餘萬元,治理土地面積382公頃,整理出耕地220公頃,形成水面88公頃,打造沙金過采區復綠示范區6處,實現了環境、經濟、社會效益並舉。

  為打造優良的生態環境,我市堅持治理與預防同步的原則,圍繞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城市目標,建設完成多項環保基礎設施。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7座,垃圾填埋場6座,污泥處置廠兩座,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1座,機動車尾氣環保檢測站13座,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和機動車尾氣環保檢測站均實現縣級全覆蓋。相繼完成了黑河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昇級改造、城市建成區排水管網建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防護等重點規劃項目,不斷提昇了城市品位。積極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著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點解決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大力實施環境綠化美化工程,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截止到2017年末,全市先後創建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48個,共有346個行政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比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