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向利表示,目前從項目建設角度,尤其從產業項目建設角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最高點,達到了一個項目建設和投產的井噴狀態。
作為對俄經貿大市,牡丹江擁有四個國家級一類口岸,過貨過客能力在今年都提昇到3850萬噸和1750萬人次,分別是2011年的3倍和5倍。2017年,牡丹江市口岸貨運量首次突破1200萬噸、出入境人數突破140萬人次。在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10多億元的保稅物流中心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保稅物流中心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監管場所,自從2016年8月開始建設以來,項目已經完成了90%多的建設進度。整個保稅監管區由海關查驗庫、冷鏈倉庫、恆溫保稅庫三部分組成,預計今年年末正式通關運行。入駐這裡的企業將享受國際貨物配送、轉口貿易中轉、出口退稅等服務。
牡丹江綜合保稅區籌建辦主任遲德彬表示,國外進口的貨物到達之後,就實施保稅功能,就是不出區,不用完成海關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出口的貨物入區就可以辦理出口退稅,這樣給企業就實現便捷化。
根據規劃,保稅物流中心周邊還將配套幾個大市場,將這裡建設成為商業物流的聚集區。目前已經有三十多家貿易、物流、倉儲類企業協議入駐。
中共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在搭建對外合作平臺、暢通對外交流渠道,發展境內境外產業園區等方面做了積極的努力。目前我們正重點推進綏東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積極打造集輸運體系,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提昇經濟發展的質量,來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除了全力轉方式調結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環境也成為龍江經濟穩中求取的強勁動力。去年,牡丹江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綏芬河重新劃歸牡丹江管理,『西安區+牡丹江經開區+市城投集團』經濟『輕騎兵』效應開始釋放。全面深化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和行政監督局,條塊式管理開始向『一章審批、一隊執法、獨立監督』平臺式綜合管理轉變。在國有資產管理上,牡丹江通過搬遷調劑、出售出租等方式整合辦公資源資產,騰退上收國有資產面積5.4萬平方米作為"雙創"基地和孵化器,實現了國有資產盤活和經濟社會效益雙提昇。
牡丹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雷表示,現在有16處騰空的辦公樓,騰空之後都作為孵化器的外延,為創客入區的項目服務。
2017,牡丹江提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新的一年新的起點,牡丹江還將在打造產業高地、全面深化改革、開發開放上下功夫。
中共牡丹江市委書記馬志勇:新的一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的工作部署,按照建設現代化牡丹江的工作目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爭取在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為建設現代化新龍江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