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日訊 (王甦 高軍震 記者杜筱) 3月2日是元宵節,各種口味的元宵將成為元宵佳節餐桌上的美食。但每年元宵節後都有因為過食元宵或者因食用不當引發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就診,不少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也因吃元宵造成身體負擔,使原有疾病加重。醫生提醒,元宵中含有大量油脂、糖分,不易消化,很多人只能嘗一嘗絕不可多吃,別為了一飽口福引發疾病。
哈爾濱市第五醫院消化內科周群主任介紹,制作元宵的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過多食用後胃腸蠕動緩慢,導致消化不良、脹氣、食欲不振等,加重胃腸道及胰腺的負擔,引起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胃潰瘍患者食用後可加重潰瘍面的刺激,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過多食用元宵後,增加膽汁分泌,加重病情,更易造成膽囊穿孔、急性胰腺炎等。
有的家庭喜愛吃油炸元宵,元宵經過油炸後,雖然美味,但大量油脂和糖類,讓胃腸工作負荷加重,於健康不利。而且,元宵營養單一,有的人食用後出現反酸、燒心等癥狀,建議搭配綠葉蔬菜、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共同食用。避免同肉類或酸性食物同食,如在吃完元宵後感覺胃脹不舒服,可煮食蘿卜或胃動力藥物,適量運動來幫助緩解,若腹部不適癥狀加重,出現反酸、惡心、嘔吐,排便出現異常,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周群主任還提醒長期臥床、意識不清者不宜食用元宵,老人和孩子要小心食用元宵。元宵過黏,有可能粘在食道上而阻塞呼吸,小孩子喜愛跑跳,在玩耍過程中請不要喂食,避免造成嗆咳,導致呼吸困難。已經喝醉的人也請不要再進食元宵了,意識不清、吞咽困難,也可造成嗆咳,影響呼吸,進而出現不必要的危險。剛出鍋的元宵熱氣騰騰,香味誘人,但太燙的元宵大口大口地吃,容易燙傷口腔及食管的黏膜。研究已證實,長期的食物灼傷可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疾病。細嚼慢咽纔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因為元宵的餡料成分大多是高糖分、高油脂的材料制作,一旦糖尿病患者食用後容易出現血糖昇高,加重病情,嚴重者可造成昏迷、酮癥酸中毒危險。哈市五院內分泌科主任李東榮建議,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指數良好,嚴密檢測血糖的情況下可以應節氣吃一點元宵,但要針對個人的血糖情況對注射的胰島素進行加量,切勿因應節氣而過量食用元宵導致血糖指數『爆表』。另外,痛風患者吃元宵應『淺嘗輒止』,高嘌呤、高糖的食物易加重痛風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