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人工智能當家 慶安備耕生產無人機智能育秧一個都不少
2018-03-02 09:42:33 來源:東北網-綏化日報  作者:陸洪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2日訊 元宵節還沒過,慶安縣鄉村的備耕生產就熱熱鬧鬧地掀起了高潮。今年的備耕生產不同於往年的是,農民不再忙著整修機械,而是突出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這既為奪取今年農業高質量打下堅實基礎,又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

  農業產品要取得高品質、高效益、高標准,就離不開現代人工智能技術,這是慶安縣委縣政府的一條深刻體會。去年慶安大米被評為全國十大好吃米,優質水稻種植面積突破100萬畝,有機標准水稻種植達到10萬畝,這都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從今年一開始,縣委縣政府就連續召開會議,強調要把人工智能技術當做重中之重突出抓好。春節過後進入備耕階段,他們通過多種形式,更加強調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電腦智能育秧是他們近幾年采用的智能技術,這種育秧新技,不僅使育出的秧苗齊整粗壯,而且能搶積溫達半月之久,慶安的好吃大米都出自智能育秧。人工智能育秧車間全縣僅有7個,遠遠不適應高質量水稻發展的需要。為此,縣委縣政府向各鄉鎮提出要求,都要建起自己的水稻智能育秧車間,大型農業合作社也要建水稻智能育秧車間,資金不足的由縣政府出面聯系貸款。

  無人駕駛機也是一種先進的人工智能飛機,在施肥滅蟲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在作業時不僅覆蓋面積大,而且撒施均勻,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但由於它價格昂貴,又難以操作,去年僅有3戶農民購買無人駕駛機。面對這種情況,縣農業部門一方面組織農民到現場參觀無人駕駛機表演,另一方面請機主講述無人機的功率,鼓舞了農戶和合作社購買無人駕駛機的積極性,對於有意向購買無人駕駛機的農戶他們還提供無償培訓,幫助掌握技術本領。同時縣財政還拿出2000萬元給予購買戶補償和資助。慶安縣從2016年開始,已經同省農委建立起物聯網平臺,實行聯查聯控。這一智能新技術已經在慶安得到廣泛運用,實現了種植監管領域的智能感知,智能管理,智能控制。但也存在著死角,流程也不夠暢通,服務功能還有欠缺,在今年發展健全物聯網平臺時,他們全力找准服務經濟實體的著力點,努力做到智慧管控與產品服務同步創新,同步部署,同步推進,既做到適應,也做到配套。目前互聯網管控平臺的調配工作已經完成90%,能夠切實做到對災情和蟲害在第一時間發現、控制、消除,實現零距離管制。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