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訊 日前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為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美麗鶴城建設,掀起全民參與城鎮綠化建設和管理的熱潮,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建設綠色校園、綠色機關、綠色小區、綠色企業,努力建設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綠色新鶴城,2018年城鎮綠化方案新鮮出爐。
擴大綠化范圍
城鎮綠化范圍包括全市7區9縣(市)的城區、縣(市)城關鎮及鄉政府所在地的道路、公園游園、街頭綠地、住宅小區、學校及單位庭院。
道路綠化主要包括新建道路要加強綠化隔離帶、分車帶和行道樹的綠化建設。
公園綠地要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出行需求,加大公園游園、街頭綠地建設,提高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
新住宅小區綠化要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結合居民采光實際,合理搭配,不得私自圈地種菜。
舊住宅小區要補齊缺苗斷空地段,清理被圈佔或被硬化的綠地,重新綠化,還綠於民。
學校及單位庭院綠化,要發動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庭院綠化,充分挖潛可綠化地段,努力擴大綠化空間。
選擇適宜樹種科學布局
種植適宜本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樹種,因地制宜、宜樹則樹、宜灌則灌、宜籬則籬、宜花則花,喬灌木比率達到60%以上。
行道樹要選擇冠大蔭濃的樹種,形成『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的效果,現有道路缺苗斷空地段要及時補植。公園綠地布局要合理,引入特色花海,綠化要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拓展綠化造型的使用,使公園真正成為供市民享用的綠色福利。
臨街單位要盡量將綠化面向街路,沒有平面綠化條件的,可通過栽植攀援植物、擺放花架、花盆、花箱的形式增加綠化面積。
綠化標准各有不同
主乾道行道樹要選擇遮陰性好、觀賞性強的喬木,次乾道及支路要選用鄉土樹種。喬木胸徑要在6公分以上,有條件的道路要按照林蔭路的標准建設。
公園綠地以植物造景為主,引入花海和綠化造型,突顯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花卉要色澤鮮艷、冠形整齊,成苗後覆滿地面。
住宅小區內的綠化無缺苗斷空,綠地內無垃圾雜物,無圈佔或被硬化的綠地,澆水、施肥、修剪要及時。
學校及單位庭院綠化要無缺苗斷空、無裸土地面,要綠量適宜、沿街擺放、搭配合理、景觀優美。
發動全民義務植樹
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集中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月活動,發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城鎮綠化建設。義務植樹可通過認種認養、捐資捐物等多種形式開展。義務植樹的檔案要健全,技術培訓指導要及時,確保苗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