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7日訊 提起『超市文明』的話題,也許大家並不陌生,因為本報曾多次報道過關於在超市購物中出現的不文明現象。雖然『超市文明』的話題屬於老生常談,但它卻時刻提醒著我們,在超市購物的一舉一動,實際上展現的是咱個人素質,旁人在看著。對於這些不文明購物現象,一些市民表示,讓人看了心頭『添堵』,讓購物環境大打折扣。近日,記者在對齊齊哈爾市多家大型超市走訪中發現,不文明購物現象還是屢見不鮮。
偷吃偷喝後扔一邊
超市的冷藏櫃上,被人喝剩的半瓶『星巴克』瓶裝咖啡顯得與旁邊的酸奶格格不入。『這東西咋賣得這麼貴,究竟什麼味道?』想必這就是在超市中『試吃人』的一種心態。
記者在齊齊哈爾市某大型超市內看到,一處貨架之上,竟然有一個吃完剩下的火腿腸腸衣。記者根據腸衣的包裝,在超市中找到了售賣該火腿腸的區域。
記者發現,該火腿腸為散裝稱重,售價20多元一斤,由於沒有包裝袋的拘束,想要把手指粗細的火腿腸順手牽羊,簡直易如反掌。『其實很多時候,不僅是成年人對這些食品進行「試吃」,一些帶孩子來的大人,隨手拿起這些散裝食品給孩子,孩子不懂,拿著拿著也就吃了。』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他們並沒有想到,這一舉動,並不是在疼愛孩子,而是為正在成長的孩子做了一次無素質的反面教材。
買菜先摘菜佔便宜
『在超市買菜合適,你看菜哪裡不好,你就摘掉再去稱重。』這可是經常逛超市的阿姨們纔有的購物經驗。
在超市銷售蔬菜、水果的區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群人,對拿在手裡的蔬菜摘來摘去,纔放心地放進購物袋裡。不僅是蔬菜類,一些水果在稱重前,橘子上的綠葉、龍眼上的枝乾都要被個別人一一摘掉。
『我在購物時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和爸爸媽媽逛超市,他們買大蒜的時候要先剝皮,買茄子時要先把茄蒂掰掉,西藍花要先掰掉不好吃的根……』市民小王告訴記者,『在一次稱重時,售貨員就告訴我媽媽,由於西藍花的根被掰掉了,這顆西藍花不能稱重了,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可在他們看來,這都習慣了,他們認為這樣纔能不花「冤枉錢」。』
猛撕購物袋帶回家
在超市中,被人瘋搶的不僅僅只有打折商品,成卷的購物袋更是遭到個別人的『喜愛』,一拽就沒完沒了。
近日,在某大型超市內,記者就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一位中年婦女,在散裝稱重區域大量撕扯包裝袋,3個包裝袋為一組,疊好放入兜內,一直重復著熟練的撕袋、疊袋的動作十幾分鍾,眼看一卷包裝袋被她撕去了半卷,工作人員上前制止,她竟然憤憤不平,甚至出言不遜。
而提供包裝袋最頻繁的果蔬區,記者在此觀察,很多市民都能做到用幾個拿幾個,但還是有個別人,撕下數個包裝袋卻不用來裝果蔬,而是全放進兜裡,然後再擠進人群繼續『搶奪』食品包裝袋。『開始我完全不理解他們的行為,後來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家有個小垃圾桶,她媽媽就來超市取這個袋子,回去放在桶裡當垃圾袋,我也是無語了。』市民韓先生說道:『沒想到,一卷食品袋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人性太可怕了。』
其實,在超市購物中我們的購物禮儀還有很多,如不帶寵物進入、商品包裝不私拆、不買的商品放原處、左行右立乘扶梯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文明細節雖小卻是『天大的小事』,唯有從點滴小事做起,我們纔能讓文明真正成為一種感染力、凝聚力,進而昇華為文明人的形象,文明城市的形象。所以,購物環境舒心與否還需要我們每一個鶴城人的努力,牢記文明禮儀,共建和諧便捷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