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情牽民生冷暖 讓百姓有滿滿的獲得感
2018-03-08 07:4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那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情牽民生冷暖讓百姓有滿滿的獲得感

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熱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黑龍江日報北京3月7日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系列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作任務和目標,引起了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的廣泛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由單一走向全面,民生成為綜合性、多維度的載體,需要重點聚焦發力解決。

  最大限度降低養育成本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國家適時調整了計劃生育政策,從2016年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不過,從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人口總量增勢較2016年減弱。同時,我國婦女初婚和初育年齡呈不斷推遲趨勢,受養育成本高、托育服務短缺、女性職業發展壓力大等經濟社會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不願意要孩子。』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龐達分析說。

  龐達建議,出臺配套政策,讓育而無懮。盡快出臺延長孕婦產假、免費疫苗、獎勵生二胎等政策,降低『三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對女職工就業的影響,更好地保障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福利待遇。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幼兒教育納入國家免費義務教育體系,全方位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領域的改革,務實調整中青年父母的作息制度,探索實行靈活務實的同系統、同行業、同層級從業者人纔交流和就業保障制度,尊重、理解並保障為人父母者在接送、陪讀、伴考等方面的權利和自由,最大限度降低養育成本。

  建立補償激勵機制鼓勵殘疾人創業

  『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是做好殘疾人工作的第一要務。然而,受各種因素影響,殘疾人的就業創業狀況並不樂觀。』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張麗莉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保障殘疾人『不愁吃不愁喝』的基本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部分殘疾人加入勞動力市場的意願。加之,現有的低保政策規定,由企業辦理了養老保險的殘疾人不能享有低保。而一些重大的相關政策優惠,如教育、醫療、住房以及生活用水電氣暖等基本生活支出費用的優惠和補貼又與低保密不可分,因此,便會出現部分獲得低保救助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意願較低的情況。

  張麗莉建議,從完善相應的立法入手,優化低保制度,加強執法監督。通過確立一個合適的補償機制,對積極就業、自主創業的殘疾人進行獎勵,從而達到激勵殘疾人就業創業,鼓勵其自力更生創造勞動價值的目的。為增強低保受助者的就業意願,低保金額的計算方式可以對有工作收入的受助者進行『漸退』的計算:即在就業創業後規定的一段時期內,其所獲得的收入可不計入家庭收入。通過設定過渡期,既能讓低保金在一段時期內繼續保障殘疾人的生活,又能有效激勵殘疾人就業創業。

  提高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整體醫療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革發展的支持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而將兩者緊密結合正是破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醫療服務難點的一劑良方。』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傅剛說,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進步,基礎設施建設得以跟進,扶貧開發工作也逐步深入,這些都極大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質量。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邊疆少數民族因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經濟收入低等原因,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緩慢,當地不但缺乏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醫療工作人員也缺乏系統的知識更新與技能培訓。可以說,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本醫療服務的短板也制約了當地的發展。

  傅剛建議,加強政府指導與引導下的醫療機構同少數民族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建立醫療扶貧合作機制。通過資源共享,對農村貧困地區構建集健康體檢、遠程會診、診療、大病救助、醫護人員培訓於一體的健康扶貧保障體系,進而提高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整體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