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社區殘疾人助理員 拷貝真情輸出愛
2018-03-15 10:34:35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石璐 張建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張丹在寫工作日記。

  東北網3月15日訊 兒時一次事故,他左腿落下了殘疾,但憑著頑強的毅力,張丹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如今,張丹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已經近6年,對這一崗位的活兒也已輕車熟路了。

  大腦是社區殘疾人『數據庫』

  張丹,1972年出生在木工機械廠一個工人家庭。天有不測風雲,張丹5歲那年,一天在幼兒園,他不慎摔傷,左腿落下了殘疾。2012年一次偶然機會,張丹看到媒體刊登了一則東安區要招聘殘疾人公益性崗位的消息,張丹說,當年報名應聘的人有180人左右,就招42名,他以第九名的名次被錄取了。

  那一年,張丹作為殘疾人助理員在福民社區上班了,專門為社區裡的殘疾人服務。因為自己從小就在福民社區這片兒長大,所以張丹覺得這個工作對他來說應該不是難事。但是剛上班,張丹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由於要填報各種相關表格,所以必須得會電腦。』張丹說,自己下崗後在家中照顧父親,基本上與社會脫了節,根本不會擺弄電腦。所以,他只得硬著頭皮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張丹就可以熟練地操作電腦上的各種報表工作了。

  『我們社區有殘疾人190名。』說到社區裡的殘疾人人數以及他們的家庭狀況,張丹就像一個『數據庫』,那是張口就來。可這背後的付出卻是外人難以想象的,因為除了了解這些殘疾人的本人情況,還得清楚其家庭成員的具體情況。『了解190名殘疾人的家庭成員就是至少兩三倍的工作量啊!』

  在繁重工作中找到快樂

  為掌握全面情況,他進張家,出李家,對社區每一位殘疾人的家庭狀況、年齡和特長等基本情況做到了然於胸。由於身體有病,一些殘疾人的脾氣都不太好,為此,張丹還受了不少委屈。『有些脾氣不好的殘疾人衝著我發火,我仍然得耐心向他傳達一些相關政策。』張丹說,其實,他自己脾氣就不太好,別說,因為乾了這個活兒,他發現這兩年自己的脾氣竟然『莫名』地變好了。

  2013年初,張丹組織成立了『福民社區殘疾人互助協會』,同時,發動社區居民去關心、幫助殘疾人,逐步建立了40餘名社區建設積極分子參與的殘疾人工作網絡,全面摸清轄區內190名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建立了規范的殘疾人數據庫。為了提高社區單位和廣大居民『扶殘助殘』的積極性,張丹想方設法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建立了社區殘疾人『愛心超市』和『愛心基金』。

  每逢節日,張丹還會把殘疾的孤寡老人接到協會共度佳節,並組織走訪慰問貧困殘疾人家庭。為了便於殘疾人與自己聯系,他還專門制作了『愛心服務卡』,上面印有他的手機和電話,『有的殘疾人連樓道髒亂的事兒都找我』。

  張丹說,有時感覺真的挺累,總有忙不完的活兒,但是他又覺得這份累讓他原本平凡的生活又多了一份快樂。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