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3月17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中提出,要全面開展質量提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在我看來,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最先要重視的是人纔問題。我國正面臨著技術工人供不應求且年齡老化、高技能人纔緊缺等問題,技術工人結構調整迫在眉睫。』來自制造業生產一線的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張敬華言辭懇切地說。
張敬華介紹,我國1.4億產業工人中有7000萬技術工人,但其中高級技術工人只有245萬人,佔比3.5%;技師有100萬人左右,佔比1.4%;高級技師則更少,全國只有7萬多人。而在發達國家,高級技術工人通常佔比40%左右,技師佔比為20%左右。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技術工人和高技能人纔的年齡結構也日益老化。『我們要成為世界制造強國,必須要培養和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兼備的年輕一代高技能人纔隊伍,但目前能夠安心紮根工業生產一線、專心學習專業技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究其根源,我認為主要是技術工人自我認同感較低、晉昇制度不完善、晉昇通道不順暢造成的。』
張敬華建議,應從輿論導向、晉昇制度改革等四方面解決這一問題。在輿論導向方面,通過弘揚貢獻突出的『大國工匠』的榜樣力量,讓年輕人看到技術工人的巨大社會價值和光明職業前景,從而鼓舞和激勵他們選擇這一職業。在社會待遇方面,應將工人技師待遇提高到與工程師相同,高級技師待遇提高到與高級工程師相同。同時根據崗位重要性和復雜性確定薪資標准。在晉昇制度上,建議取消技術工人職稱評定的年限控制,以技能定級別,激發青年技術工人加速提昇自身技能的積極性。在晉昇空間上,建議開闢高技能人纔發展通道,為有能力、有意向成為高級技術人纔的技工提供不斷深造、自我充電、自我提昇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