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0日訊 黨的十九大為億萬農民擘畫了鄉村振興戰略新坐標,以鄉村游帶動的產業融合正在佳木斯市燃起熱浪。
福祥年村紅了!自去12月23日開門納客,福祥年村就成為人民網、鳳凰網、東北網等各大媒體聚焦的熱點。它正向著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典范一步步邁進。
福祥年村位於富錦市硯山鎮。在這裡,東北年節文化氛圍濃厚,傳承記憶、全民同樂、共享成果的旅游體驗盡在其中。『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在這個村都能找到對應點。笨豬肉、黏豆包、特色豆腐坊、現灌血腸等別具一格的東北特色餐飲為游客奏響了餐飲美食『交響曲』。在4萬平方米的大型冰雪游樂場,游客可以體驗雪地摩托、冰上碰碰車、卡丁車等一系列游樂項目。村裡秧歌隊逢節必亮相,扭出大東北火辣辣的熱情。舞龍舞獅、踩高蹺,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讓人找到記憶中過大年的感覺。50間特色民宿讓游客坐在熱乎乎的火炕、電炕、榻榻米炕,大棉被、熱炕頭,盡顯濃濃的鄉土味。
這個項目是鄉村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更關聯著村民的錢袋子。福祥年村以稻治澇、以稻致富,大力發展水稻產業,找准脫貧路徑興產業、促脫貧。為了解決發展水稻生產的設備、設施配套少難題,提高種植標准化水平,福祥年村積極爭取並建好、用好國省扶持項目,帶領農戶多方籌措資金50萬元,爭取到國省投資540萬元的水稻育秧基地項目,為實現水稻生產規模化、標准化、全程機械化提供充分保障。通過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全村解放勞動力近200人。福祥年村人要把這裡建設成『農業+旅游+體育+養老+健康』的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經營體系,打造成為代表富錦黑土文化民俗旅游全新的產業模式集群。
在京撫線、湯亮公路上,湯原縣百裡景觀大道舒展在春風裡。以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為起點,由南至北,7個精品旅游示范村串珠成鏈,行車不出十分鍾就有一處好風景,讓人願意在這裡駐足停留。北靠山村每天大車小輛游客進村,紅色旅游民俗住宿區將旅游與『鄉味』高度契合。前院休閑區,後院菜園子,客房裡紅配綠的印花棉充滿強烈的帶入感,軟床、火炕,品茶區、電視間、衛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客流不斷,客房服務員宋雅芝也忙個不停。她告訴記者,這幾年村裡變化特別大,修路、光伏發電項目讓村民受益。過去冬閑就在家裡打麻將,現在沾上旅游的光,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活兒有的是。村裡建得越漂亮,村民心裡越敞亮。村民王麗是餐飲區的服務員,每月有1900元收入。每天到村裡餐飲區就餐的游客接近20桌,解決了全村20多人的就業問題,在旅游區工作的村民則更多。
省方園國際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開發景觀大道餐飲、民宿旅館、生態養生、采摘等生態養生旅游休閑度假民俗旅游系列產品。企業負責人劉佔堂說:『鄉村旅游潛力無限,湯原資源優勢突出,通過發展旅游把各鄉鎮新奇特的資源找出來,以項目作牽動,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是可以實現的。』借力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建設民宿,反哺農民是該公司的一種成功模式。目前,經過改造的民宿煥然一新,民房價格上漲了十多倍,甚至一些外地游客出錢要買這裡的精致小院,可見北靠山村發展的潛在價值。
『馬尾式』屋頂、朝鮮族傳統牆繪、穿村而過的渠道、細說民族文化的展覽館……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關於朝鮮族文化的『表達』極具吸引力。
湯旺鄉黨委副書記張玉柱擔懮:人口越來越多地外流,金星村的文化如何傳承?未來如何發展?旅游產業這把鑰匙打開了系著鄉愁的鎖。
在韓國打工30年的村民崔白波看到了村裡發展旅游業,毅然帶著資金回鄉創業。在鄉裡的支持下,他投資90萬元,建成了餐飲歌舞廳。『現在家鄉變化這麼大,環境又這麼好,很多和我一起在外面打工的朋友都在往回奔,一起把家鄉建得更富更美纔有意義。』他說。
生態環境、資源稟賦、文化底蘊、產業融合,富錦、湯原的旅游產業打出一張又一張響亮的王牌。高站位、高標准、高質量瞄准鄉村振興的目標,當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更綠更美,金山銀山便是那寫在老百姓美好生活中的最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