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3日訊 時間定格在2018年3月12日17時。
大慶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刑事偵查三大隊副大隊長張通,因勞累過度導致心髒病突發,倒在他摯愛的崗位上,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年僅48歲……循跡他的生活印記,記者發現每一筆都映射著一名人民警察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錚錚鐵骨和高尚情操。
張通寶貴的生命雖然逝去了,但他用忠誠譜寫了一曲人民警察生命的贊歌。得其志,雖死猶生
面對毒販,他將生死置之度外;面對繁重的禁毒工作,他頂住壓力,默默付出。
『張通寶貴的生命雖然逝去了,但他用忠誠譜寫了一曲人民警察生命的贊歌。』大慶市禁毒支隊副大隊長崔玉峰用這樣一句話總結了他的『萬能牌』。
初春的大慶乍暖還寒,一張在夜色中執勤的合影成為了張通生前最後一張照片。和張通一起值班的任春雷告訴記者,每天晚上6時到8時各警種都會抽調民警夜巡,11日夜巡時,張通早早就換好執勤裝站在檢查點。示意車輛停下、敬禮、檢查,寒風中的他沒有一絲懈怠,當晚檢查了20多輛車。工作結束後他直接回到辦公室整理要上報的材料……晚上10時他辦公室的燈仍然亮著。
直至他犧牲前一刻,他已連續工作超過26個小時。
緝毒民警,被稱作『刀尖上的舞者』。作為一名負責情報信息研判和抓捕工作的緝毒民警,張通嚴謹對待掌握的每一條信息,既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員,更是一名英勇的戰斗員。
去年年底,已抓獲的犯罪嫌疑人羈押期限即將到期,如果三天之內抓不到上線,就必須釋放嫌疑人,張通臨危受命與戰友連夜趕往深圳開展查找和抓捕工作。破案線索只有一個電話號碼,時間緊任務重,細心的張通通過分析話單、水電費、物業費等各方面信息,最終鎖定犯罪嫌疑人,在羈押期限的最後關頭將其上線捉拿歸案,案件得以成功告破。
生如夏花之絢爛,張通從警以來參加各類抓捕行動210餘次,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30餘起,抓獲違法犯罪案件嫌疑人320餘人。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嘉獎2次,並被授予『鐵人式公安民警』榮譽稱號。
這是張通留下的成績單,勞累多年的他終於可以安心休息了,可這一次,卻是永遠。
在戰友眼裡,張通就像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心地善良、朴實厚道,樂於助人,急人所急,想人所想——這是張通同事總結的關鍵詞。
在戰友眼裡,張通就像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民警陳輝和張通長期在一個警組,經常一起辦案,然而如今再也見不到戰友熟悉的身影。『我要是能再多乾一點點,能多分擔一些,也許他就不會太累,就不會這麼早離開我們。』朴實的性情、朴素的話語,卻蘊涵了濃濃的戰友情、同志誼。
張通的徒弟劉曉春說:『多思考,多動腦,考慮到每一種可能,這樣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護好自己。』這是師傅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如今一直縈繞在耳邊。
去年7月,犯罪嫌疑人劉某通過網絡與大慶吸毒人員聯系販賣毒品。經過網上敲定,吸毒人員將毒品送到大慶。劉某坐火車到大慶後,把毒品藏在食品袋中,讓一輛出租車給吸毒人員送去,自己買返程火車票回遼寧。抓獲大慶吸毒人員後,由於上線跑了,大家以為案件只能在本地了結。這時,張通卻一直在用吸毒人員的手機發信息,劉曉春過去一看,師傅假扮吸毒人員正與嫌疑人聊天。通過溝通,成功讓劉某在安達下車。只要張通在,出警,必然衝在最前頭。到了火車站,張通獨自一人赤手空拳去見嫌疑人,讓劉曉春躲在暗處見機行事,師徒倆人成功將嫌疑人控制住……
『他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基層民警,但絕大多數警務工作就是由像他這樣的普通民警來完成。可以說,像他這樣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民警,正是警察事業的脊梁。』大慶市公安局副局長孫化呈說。
藍天是白雲的堅守,大地是綠葉的堅守,春天是小草的堅守。而忠誠,是一名人民警察的堅守
『張通,張通,你醒醒,應我一聲,你不能一句話都沒留,就走?』
面對丈夫的突然離去,張通的妻子張愛萍,一個朴實、善良的女子,無法接受這個無情的事實。在搶救室一次次撫摸丈夫冰冷的雙手,她怕從此再也觸碰不到……
在張通當天穿的大衣裡張愛萍掏出一張寫著工作計劃的紙條,雖然褶皺很多,但已成為最寶貴的留念。
在張愛萍眼裡,張通是個『拼命三郎』。『在家裡血壓高得直迷糊,可只要接到單位的電話,蹦下床就走……我就不信他破案的時候不迷糊,可是從不請假從不歇班,經常駐紮單位,有時候一個月都不回家。』張愛萍說。
『丈夫走了,走得這樣匆忙,走得這樣突然,留給我們太多的遺憾、太多的回憶。』張愛萍說,『我們因你而驕傲和自豪。』
張通的妹妹張玲說,『哥哥是個十分孝順的人,父母有病時他都是下了班就到醫院看護。他心十分細,父母最擔心他的安全,每天都提心吊膽,每次哥哥去外地辦案父母都得接到報平安的電話纔肯睡覺。』
在張通短短的48年人生歲月中,要說遺憾最大的,也許就是對家人的虧欠了。如今,對於悲痛至極的妻子、兒子,他卻再也無法彌補……
為了一方淨土,大慶公安人用堅守和忠誠譜寫著公安事業的無上榮光。29年的從警生涯,張通做人如蘭,淡泊無爭。用雙腳丈量著禁毒事業最後一公裡,如一株幽蘭,靜靜地生長,默默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