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挺起油城『文化脊梁』
城市精神厚重、文化基礎紮實、體制改革深入,增強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此次申建成功,源於這座城市一直堅挺的『文化脊梁』。大慶,這座精神厚重的城市,不但培育形成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內容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還湧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退休的郭女士是『城市十五分鍾文化圈』的受益者,『閑暇時間,我會到市圖書館去看書。那附近的博物館,陳列著東北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全國都出名!我也常去聽講解,回來給孫女兒講這片土地發生的自然故事,她可願意聽了!』
近年來,大慶市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建設大慶博物館、圖書館、歌劇院、奧林匹克公園、『油立方』、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50餘座地標性文化建築,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目前,大慶市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均已成為國家一級館,石油石化大企業自建居民區文體設施普及率達100%。『三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都是一級館的城市全國少見,咱大慶市做到了!』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科負責人劉慧告訴記者,目前,全市58個鄉鎮全部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投用242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210個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279個文體活動廣場;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廣播電視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實現全覆蓋。
為了申報工作,市文廣新局精心制作了一個長約14分鍾,名為『大慶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巡禮』的宣傳片,從裡面能清晰看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與成長路線——
闖!文化活動提昇城市魅力。在精品引領上,近百部文藝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群星獎』『茅盾文學獎』『冰心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等國家獎項。2017央視中秋晚會在大慶成功舉辦,大慶歌舞、話劇、戲曲等節目再次登上央視舞臺;在活動開展上,年均組織開展『激情之夏』『大慶之冬』『書香大慶』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000餘場。全市業餘文藝團體發展到495個,鐵人之聲合唱團、石化工人踢踏舞團等多次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
改!從『辦』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我市不斷深入文化體制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和縣級文藝團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場館組建理事會等方式,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來。大慶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體制改革試點,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城市。
『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要看她傳承城市人文、提昇文化服務、豐富群眾文化、繁榮文藝精品、鞏固輿論陣地、完善市場體系、挖掘文化資源、擴大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工作是否能有效開展。大慶邁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城市之列,正是大慶人民文化自信堅定的體現。』王冬說。
望:兩年攻堅打造『大慶范本』
實施『文化+』行動,推行文化產業項目與公共文化服務『聯姻』,打造『風情濃郁、內涵豐富、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街區……新藍圖打開的同時,也應意識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還存在一些明顯不足。
在肇源縣西海大街西側,一個建築面積超四萬平方米的大樓主體正在施工中。『這是肇源縣文博體綜合場館,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打造縣級文體場館,在咱龍江還是獨一份。』肇源縣文廣體局局長張維告訴記者,場館建成後,肇源縣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等均落戶於此。『走進這裡,可以看書,可以參與文化活動,還可以健身。真是「一站式」服務,關鍵還是免費的。』
這,僅是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城的縮影。推行文化產業項目與公共文化服務『聯姻』,『風情濃郁、內涵豐富、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街區,打造『15分鍾文化圈』……翻開《大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實施意見》,一個設施健全、活動廣泛、群體多元、品牌豐富的新文化藍圖徐徐打開。
大慶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城市,會在設施完善、豐富供給、數字文化、人纔建設等四個工程為主要工作方向,通過兩年的時間,使全市基層文化設施全部達標,文藝精品不斷湧現,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公共文化隊伍發展壯大……
『未來的兩年,將是一場攻堅戰。』據王冬介紹,大慶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還存在一些明顯不足,比如:場館建設有短板,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要求,縣區『兩館』建設尚在推進中,未全部達到部頒標准,部分場館免費開放和對外服務困難;部分行政村存在廣場與活動中心不在一處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不到面積要求;基層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部分文化活動室存在參與人員少、管理不規范、擠佔挪用等現象。
此外,如何形成具有大慶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能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典范示范價值,也是我市集思廣益亟待破解的難題。
一個創業的城市正為如何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而努力著。『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盡的精神動力。』對於一個城市,對這座城市裡的人也是如此。兩年之約,我們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