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記者楊金光 編輯彭佳麗)24日,哈爾濱市第21次也是今年的首次集體海葬活動在大連老偏頭海域舉行。哀樂低回,83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的簇擁下『入海為安』。海浪翻湧,帶走了逝者的骨灰,而親人的思念長存。如今,海葬作為文明節儉、環保生態的殯葬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支持。據悉,今年,哈爾濱市還將舉辦兩次海葬,並視報名具體情況,再適時增加海葬次數。
海葬儀式上,主持人深情宣讀了催人淚下的祭文,家屬們集體舉行了默哀禮,親屬們用白色絲帶系住可降解骨灰罐,再捧上一捧菊花敬獻在降解罐上,與已故親人做最後的道別。在鮮花和親人的祝福聲中降解罐被緩緩放入大海,在海面漂浮一陣後緩緩下沈,海浪簇擁著罐體和花瓣漂向遠方。

殯葬工作人員幫家屬裝罐骨灰。
骨灰罐由可降解陶泥制成
海葬活動的海域是經過海洋漁業廳批准的海域,此區域經過測量適合海葬。這一區域屬於海溝區域,骨灰罐沈入海溝融入海中,對岸邊及周圍的環境不會造成影響。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大連海葬活動中投入大海的骨灰罐都是由可降解的陶泥制成。另外,骨灰經過高溫焚燒,無毒無害。

投放骨灰。
報名人數連年增多
自2009年哈爾濱首次舉行海葬以來,長眠大海的逝者數量連年增多。據統計,2009年只有16位,2011年有39位,2013年有95位。隨著宣傳力度加大,2016年大幅增加到233位,今年預計會突破這個數字。
近年來,隨著選擇海葬送別親人的市民越來越多,由於一些市民因身體或工作原因無法參加,從2013年第11次海葬開始,哈市首次開展了代撒骨灰業務,到目前為止已代撒骨灰105份。這次海葬中有17份骨灰由工作人員代撒,為歷年來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