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5日訊 數碼時代,很多人離紙和鋼筆越來越遠,提筆忘字在不少人的身上都發生過。但也有人依舊癡迷使用鋼筆寫字、作畫。63歲的楊增傑就是這樣一位。他退休前是外科醫生,除了治病救人,用鋼筆『舞文弄墨』是他最大的愛好。退休之後,有了更多空閑時間,他用鋼筆寫字、作畫的熱情更高了:每天寫3000多個漢字是他的『必修課』;為慶祝父親90歲生日,他畫了一幅長九米、記錄一家五代人百年歷程的『家史畫卷』;現在楊增傑正在謀劃手繪中央大街百米長卷,想讓人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領略百年老街的風采。
熱衷手抄名著
作品被收入多個紀念館
硬筆書法是楊增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報記者在采訪他時,他特意從家中帶來了幾本鋼筆手抄集,有詩詞歌賦,也有名人著作,遒勁有力的行書字體硬筆書法,讓人看了眼前一亮。
楊增傑說,他從小酷愛書法,最擅長的是行書。退休之前,工作之餘的大部分時間,都被他用來練字了,他尤其愛抄寫名人著作。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萌生了抄寫莫言著作的念頭。『我到書店一看,莫言的代表作《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書籍已經銷售一空,於是在網上找到了《豐乳肥臀》的電子版,歷時110天抄完了這本書。』他說,他很崇拜莫言,希望莫言能看到他的這個手抄本。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增傑得知莫言在北京參加會議,就帶著《豐乳肥臀》的手抄本赴京拜訪。幾經周折,楊增傑終於見到了莫言。莫言看了楊增傑的手抄本後很高興,將它收藏到了山東省高密市的莫言文學館中。
除此之外,楊增傑的鋼筆手抄本《呼蘭河傳》,被收藏在了哈爾濱市呼蘭區的蕭紅故居裡。軍事專家張召忠來哈爾濱時,楊增傑還給張召忠畫了一幅由16架戰斗機及航母、潛艇、坦克所組成的武器裝備圖。
『寫鋼筆字成癮』
每天要寫三千多個字
三年前,楊增傑退休了,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寫鋼筆字。『我已經寫字成癮了,一天不寫字,就會感到生活中好像缺了點兒什麼似的。』楊增傑說,退休前,他十年大約寫了120多萬字的作品;退休後,他保持著每天要寫3000個字的『任務』,涉及題材非常廣泛,有唐詩、宋詞、元曲,也有名人著作。
楊增傑為什麼對鋼筆書法如此情有獨鍾呢?他給生活報記者講述了這樣一段往事:『上小學時,老師留作業讓抄寫生字,我寫字不認真,被父親一通批評。這之後,我「長了記性」,一直認認真真地寫字。10歲時,我已經能寫出一手工整的楷書了。當時,因為字寫得好,還被帶到父親單位,幫他們出黑板報。大家見一個10歲的孩子能寫出如此漂亮的字,對我誇獎有加,這激發了我練字的熱情,並由此一發不可收拾。
手繪九米畫卷
記錄家族百年
除了寫字,楊增傑還喜歡用鋼筆畫畫。去年夏天,楊增傑的父親楊世山過90大壽,楊增傑在提前准備禮物時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把爺爺、父親、母親等一家五代人的生活用鋼筆畫出來,繪制成一幅『家史畫卷』。歷時兩個半月,一幅長九米的畫卷完成,在這幅畫裡,不僅可以看到他爺爺闖關東的經歷,父母的愛情故事,還能找到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印記。楊增傑說,爺爺19歲闖關東來到哈爾濱,以前,在山東掖縣是個釀醋的手藝人。他聽父親講,爺爺到了哈爾濱之後,參與過索菲亞教堂的修建,還在『八雜市』裡當過小工。『爺爺的這些故事,就是我畫卷的開篇。』楊增傑父親這輩,是畫卷裡濃墨重彩之處。他的父親1946年參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二縱隊警衛連連長,參加過遼沈戰役;抗美援朝期間,父親還曾隨部隊押運過赴朝作戰的軍火物資;1950年8月,末代皇帝溥儀從蘇聯被遣送回國,在綏芬河車站進行移交時,他父親還負責過警衛任務。這些場景,都被楊增傑描繪到了畫卷中。
想繪中央大街百米長卷
展現老街之美
楊增傑喜歡用鋼筆記錄生活點滴,他與家人每去一個地方,都會寫寫游記、畫畫當地的風土人情。楊增傑說,他會一直寫寫畫畫下去,畫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畫這個時代的新變化。說起畫一畫時代的新變化,楊增傑說,他還有一個計劃——手繪一幅展現哈爾濱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的百米長卷。現在,手繪中央大街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他已經給中央大街上的所有建築都拍攝了照片,打算根據照片進行手繪。楊增傑說,之所以選擇手繪中央大街,原因是,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一張名片,無論是哈爾濱人還是外地游客,了解中央大街的途徑通常都是照片、影像資料以及近距離接觸這三種方式,而他想讓人們從另一個角度領略中央大街之美。楊增傑說,百米畫卷完成之後,他會定期拿到中央大街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