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民於恩江:富了要拉鄉親們一把
2018-03-29 10:53:5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心楊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於恩江上網查詢工作機會。記者劉心楊攝

  黑龍江日報3月29日訊 用『苦盡甘來』四個字形容於恩江最合適不過了。2016年還在貧困線上苦苦掙紮的他,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完美蛻變。

  家住樺川縣悅來鎮蘇蘇村的於恩江是個地道的農民,靠著家中的三十多畝田地維持一家的生計。隨著一雙兒女的長大,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讓於恩江的日子過得『緊巴』起來。回想起前幾年的苦日子,於恩江唏噓不已:『我家的那三十畝地,大部分是壩外地,年頭不好的時候,一場大水就可能顆粒無收。』

  為了改變窘迫的生活狀況,於恩江開始學手藝,當瓦工。於恩江的愛人說,兩個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一年省著花也要六七萬元,種地也不賺啥錢,就把地包出去,在縣城的郊區租房子,一邊陪讀,一邊打工,日子過得難。於恩江說,那段時間是我這輩子最艱難的日子。別人家的孩子上了大學,家長都希望多跟孩子通話,交流感情,訴說想念。我家那口子最怕接孩子電話,怕孩子來電話是要學費或者生活費,不知道錢怎麼湊。

  隨著省農發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到來,於恩江的生活有了轉機。工作隊隊長呂維彬說,當時我們想幫村民新建一個休閑文化廣場,在用工的時候我們就留了個心眼,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想在本村找找有沒有能乾這活的人。帶動村民增收。在聽到這件事後,於恩江自告奮勇找到了工作隊主動承包了這個項目。他拉起一支特殊的施工隊,隊伍裡絕大多數都是蘇蘇村的貧困戶。呂維彬說,駐村工作隊就是要讓村民致富,但當初於恩江帶的這支施工隊他自己心裡都打怵,就怕乾不好。他以身作則,把活乾在前頭,圓滿完成了建設廣場的任務。後來交流得知,如果於恩江從外邊找人乾這個活,工程進度能更快一些,他能賺得更多一些,但他說,為了能拉這些窮哥們一把,慢點少掙點也行,鄉親的親情無價。

  於恩江家蓋起了新房,新房寬敞明亮。孩子都『出息』了,日子也過好了,作為一名黨員,於恩江不但自己致富了,還經常做貧困鄉親的工作,『等靠無出路,實乾能興家』,於恩江經常帶著村裡的貧困戶外出找活、包工程,憑借著他的技術和一股子韌勁,逐漸也闖出了一些名氣。2017年初,他技術入股了樺川縣日昇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股東負責工程技術指導和技術監督。在蘇蘇村駐村工作隊組織開展的『一幫三』活動中,有著33年黨齡的於恩江打頭陣,當起了三戶村民的致富幫扶人。說起帶動村民致富,住在於恩江隔壁的張景全充滿了感激:『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是老於幫我度過難關。我跟我愛人身體都不太好,有個老母親要贍養,還有個孩子在讀書。針對我家的情況,老於沒少操心。家裡沒錢,誰都鬧心。老於就三天兩頭的來我家開導我,做我的思想工作。平時有活了也總叫我去幫忙,現在跟著他乾,一年少說也有幾萬元的收入,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現在,於恩江已成了蘇蘇村的脫貧榜樣,也成為致富帶頭人。『現在我的日子是過好了,但我始終沒忘記是黨和政府幫助我走出困境的。接下來,我也將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幫助更多的人走出貧困,走向富裕。』於恩江在脫貧的路上未曾忘記拉鄉親們一把。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