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中)和老黨員在閱讀室學習兩會精神。
東北網3月31日訊 在大慶紅崗區紅衛村有這麼一位老人,每年堅持訂閱20多份報紙雜志,免費供居民閱讀,這樣的好事,一做就是5年整。老人說,每期的報紙雜志,只要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他都會收集起來,讓大伙學習。
這個老人叫張志,曾在油田當過鑽工、乾過宣傳、做過基屋單位工會主席。他說,他所做的事情都源於黨的培育,他要忠實於黨,回報黨恩,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租房子供居民閱讀
74歲的老石油人張志,1970年從部隊轉業來到大慶,在鑽井三公司工作,2005年退休。
退休在家的張志,總想著為社會做點兒有意義的事。見到不平的事,他會挺身而出。他曾舉報過偷稅漏稅、非法經營問題,為此得罪過不少人。
家裡人曾勸他:『這麼大歲數了,在家好好享享福不好嗎?何必去自討苦吃。』可他卻說,作為一名大慶人,退休了,拿著國家的工資,就要為國家做點兒事。
2012年,張志在看報紙時,產生了一個想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宣傳出去,讓大家都來學習,發揮自己的餘熱。可怎樣組織大家學習呢?
張志想了一個好辦法,自己出錢訂閱報紙雜志,除了大慶本地的報紙,他還訂了人民日報、法制報、老年報、奮斗、求是等20多種報紙雜志。報紙雜志到手了,沒有閱覽室,張志又花7500元錢,租了一個房子,為居民提供免費閱讀的場所,並且還僱了一個人,幫助照看閱覽室。
閱覽室剛成立時,來的人很少。張志沒有灰心,他堅持把每期報紙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收集起來,哪怕有一個人來看,他也會認真地講解。
5年花了4萬多元
後來,時間長了,慕名來的人越來越多,有老黨員,還有學校老師帶領學生來學習,張志的閱覽室,一下子火了。鑽井三公司離退休職工活動中心的主任,聽說張志租房供大家閱讀,很受感動,免費為張志提供了閱覽場所,並且還幫助張志管理這個閱覽室。張志說,現在經常有人來這裡翻閱報刊,這些年來,他也因這個小閱覽室,結識了很多有志向的朋友,大家經常坐在一起探討學習。
5年間,張志訂閱報紙雜志,花費了4萬多元錢,他認為,這些事做得值得。為了讓農民脫貧致富,學到新本領,他專門為紅崗區杏樹崗鎮金山堡村,訂了5樣刊物,刊物裡有科學養殖的致富信息,讓村民們傳看。有好幾位村民看完刊物後,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獲。有一位村民,按照雜志上教的方法養羊,收益很好,年底買了四輪車。還有一些村民,通過看雜志,蔬菜種植方面取得了豐收。村民都非常感謝張志,經常給張志打電話,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
張志說,以前他在鑽探指揮部二大隊上班的時候,經常路過金山堡村,那個村子很窮,所以他纔想到用這種辦法,幫村民脫貧致富。
工作後沒去旅行過
有人曾問,張志做這事為了啥?張志說:『我家生活不窮也不富,就是靠著退休工資過日子,我這麼做,啥都不圖,就是想為黨辦點實事。』
采訪當天,記者看到張志身上穿的外套,袖口都磨破了邊。他說,這件衣服他穿了20多年了,姑娘兒子都很孝順,給他買新衣服,他總捨不得穿,而且還教育孩子,別花沒用的錢,有那錢乾點正事。
大兒子看他用的刮胡刀,已經40多年了,去商場給他買了一個進口的刮胡刀,讓兒子沒想到的是,老爸收到刮胡刀,一點都不高興,還把他一頓訓,說啥讓他把刮胡刀退了。『我從1970年轉業到大慶,從來都沒出去旅行過。說起來,大家都不信,都說我,你後來做工會主席了,都沒出去旅游過?我笑著說,真沒出去過,把名額都讓給別人了。』張志說。
確實如此,他把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都用在了幫助別人,做他認為更重要的事業上了。
平日裡,張志在媒體上聽說有需要幫助的學生,他總要伸手幫一把。他的兒媳是中學老師,為他關愛青少年,搭建了橋梁。
2009年,兒媳回家說起班裡的一名學生,因為經常逃課,學校要將他開除。張志聽說後,語重心長地對兒媳說:『學校可不能輕易放棄這個孩子啊,不上學了,這個孩子這輩子可能就完了。』兒媳聽了公公的話,多次進行家訪,對該生進行勸導,可效果不太明顯。張志得知後急了,自己『出馬』,他寫了血書,還購買了1380元的鋼筆,送給這名學生,在多次談心勸導下,這名學生感動了,在高三下半年回歸了學校,並考取了齊齊哈爾大學。
『現在,這孩子出息了,入了黨,在學校還是班乾部,每次放假回來,都來看我。』張志無比欣慰地說。
家風要代代傳下去
張志不僅對素不相識的孩子,盡心盡力教育引導,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嚴格。子女在物質上稍有浪費,他就會批評教育。有時候老伴不理解他,覺得他太不顧家了,把時間都用在了外人身上,還搭了不少錢。為了讓老伴理解自己的做法,他經常和老伴聊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時間長了,老伴也釋然了,也開始做好事。
張志說,他的三個孩子都是油田職工,工作、家庭、生活都很好,孩子們特別孝順,逢年過節都回來。
每年春節,張志都會搞一個家庭智力競賽,目的就是想讓孫子、外孫女了解家風,把家裡的好傳統傳承下去。『我們家的家風是闖、儉、忠、孝、義。希望我的下一代,都能誠實本分,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采訪時張志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