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援疆教師用愛涂抹阿勒泰最美的色彩 輔導學生參加自治區美術大賽作品全部獲獎
2018-04-01 06:59: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鄧明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4月1日訊 『張老師,你還可以留下來教我們畫畫,剪紙是嗎?』『是的,張老師還會陪在你們身邊。』得到肯定的答案,一群新疆小朋友歡呼起來,而他們口中親切地稱為張老師的那個人,就是來自我省綏化學院的援疆乾部張鳳英。

  張鳳英今年53歲,是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民間藝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綏化市美協副主席……在我省繪畫、剪紙、服裝設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17年2月,她加入援疆大軍,走進了阿勒泰地區師范學校,先後輔導500多名學生,多名學生作品獲大獎。

  這期間,張鳳英與當地的師生結下深厚的情誼,本應該在今年8月結束援疆工作,但她再次申請一年半的時間。在新疆,張鳳英用她的愛心傳遞著藝術之美。

  創造繪畫條件 把紙卷起來畫畫再用床板壓平

  說起為何來到新疆?張鳳英表示,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已經工作28年了,在祖國需要自己的時候,就義不容辭地捨小家為大家,來到了新疆。『對於我來說,新疆是一個繪畫天堂,它的美是獨一無二的。通過援疆工作,我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了這種美,能夠用畫筆更細致地描繪出大美新疆。』

  張鳳英在我省綏化學院工作20餘年, 2017年2月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師范學校,教幼師的美術課,課程的內容主要是簡筆畫和手工制作。『這裡的學生和我省的大學生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的年齡偏小、貪玩。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要經常組織班級紀律。我根據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上采取小步的改革,讓他們了解更多繪畫方法,改變以往以書為准、靠書完成作業的方法,讓同學們開動了腦筋,課堂上的思路更加寬闊。』張鳳英表示,每次學生交作業時,多數同學都在作業上有了很大的創新,這是她覺得最欣慰的事。

  剛來到新疆的時候,張鳳英的確有點不適應,因為這裡根本沒有畫畫的條件,辦公室屋小人多,要想營造一個繪畫的氛圍,真的是很難。『我們桌子邊上堆滿了學生的作業。即便是這樣,我也想辦法再畫。我把紙卷成了卷,畫好一塊兒卷起一塊,另一側再放出來一塊兒。人家畫畫的紙是平的,而我畫完的畫紙是卷的。每次畫完,我會把畫紙再拿到公寓,放在床下面把它壓得很平。』即使在這樣的艱苦的條件下,張鳳英也創作了多幅作品。

  提高學生繪畫水平 帶學生們畫牆體彩繪成家鄉美景

  張鳳英是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民間藝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綏化市美協副主席……在我省繪畫、剪紙、服裝設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來到新疆,她先後帶過十個班級和兩個社團,教過的學生達到500餘人,現在每周還承擔6課時的教學任務。

  2017年4月,張鳳英接到了《愛在新疆2017——我的祖國我的家》第十四屆兒童少年書畫攝影大賽的邀請。這次畫展的送畫截止時間是5月3日,時間緊、任務重,她只好把選畫、選人的時間定在了『五一』假期,加快速度組織學生進行參展輔導。『五一』放假期間,學校食堂不開伙,她每天到學校輔導參展學生時,都給同學們買飯帶吃的,有時她帶中午飯本是准備和學生一起吃的,可是有的男生飯量大,吃完之後就沒剩什麼了,張鳳英經常吃不上飯。為了全面展示學生的繪畫技能,張鳳英為學生們選擇了多個畫種參加比賽。在張鳳英的精心輔導下,學生們的作品全部獲獎,其中,學生努爾沙勒坦的作品《團結就是力量》獲得了大賽金獎。

  2017年,張鳳英和同學們在巴裡巴蓋鄉畫牆體彩繪,每天從早畫到晚都需要在戶外。那幾天驕陽似火,時間一長,她常被太陽曬得渾身疼。可是每當晚上收工的時候靠著牆站一會,看著眼前的美景,便覺得是一種享受。五天的時間,張鳳英與同學們完成了牆體彩繪的任務。

  剪紙社團沒教具 愛人從黑龍江給寄來

  2017年,張鳳英還接管了一個由21人組成的剪紙社團。剪紙是張鳳英的強項,但在阿勒泰她卻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整個阿勒泰地區都買不到剪紙用的刻刀。如果沒有刻刀,剪紙課只能是欣賞,無法實際操作。張鳳英心急如焚,向遠在黑龍江的愛人訴說了遇到的困難。張鳳英的愛人立刻在當地買了剪紙刻刀和相關用品,郵寄給張鳳英。收到愛人寄來的剪紙用品,張鳳英馬上發給學生使用。有了愛人的支持,張鳳英的剪紙社團很快步入了正軌。在張鳳英的帶領下,剪紙社團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團員數量不斷增加。

  對於愛人的支持,張鳳英充滿了感激。張鳳英說,每次她打電話說上課需要一些用品,愛人殷超都會買最好的,用快遞寄郵過來。張鳳英感謝著愛人對自己的支持,也感謝他對新疆的孩子們的那份愛。『前些天,我愛人從黑龍江飛到阿勒泰,來之前我告訴他一定要少拿行李。但他來的時候拿了好多行李箱,那裡面裝的都是我和學生們剪紙用的工具。』看完這些,張鳳英流下感動的淚水。

  主動申請繼續援疆 用愛傳遞藝術之美

  在繁忙的教學之外,張鳳英堅持每天早晚都外出寫生。《記憶中的四道巷》是張鳳英比較滿意的一幅作品。畫面中不同顏色的房子依山而建,與天空、樹木、湖泊渾然一體。『剛來的時候,我往市裡走,看到山上有一些很有特點的房子,有粉色的、白色的、黃色的、藍色的。我每次路過都會很用心地看,並把這個景象記住,回到駐地後,畫到畫紙上。後來,我了解到那些房子曾是阿勒泰最早的民居,現在都已經成為了廢墟。』張鳳英慶幸自己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了這裡的一草一木,記錄下了這裡的一段歷史。

  援疆工作的期限是一年半,也就是說張鳳英在今年的7月份將結束這項工作,但張鳳英又主動申請延長時間。張鳳英說:『阿勒泰很需要我,我也很喜歡這個地方。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的夢想是既要給當地的孩子插上藝術的翅膀,擦亮他們欣賞美的眼睛,又要畫遍阿勒泰地區的山山水水,用手中的畫筆描繪美麗的新疆。』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