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春耕生產見聞:優質品種當家綠色面積擴大
2018-04-02 18:3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日訊(記者 陳顯春) 春回大地,播種希望。3月28日,東北網記者深入綏化市北林區、海倫市、慶安縣等水稻產區踏訪春耕生產情況。記者所到之處看到,水稻育苗除了廣泛采用水稻智能浸種催芽技術外,還使用了超早缽育、暗室催芽等新技術,這為跨區種植優質高效品種變成可能。另據綏化市農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綏化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計劃達到1900萬畝,新增綠色食品認證面積30萬畝。

『暗室技術』催芽車間,水稻秧盤立體擺放。

  一年之計在於春。3月29日,在海倫市長發鎮水稻智能浸種催芽車間裡,工人正在給水稻種子包衣浸種,車間承擔著該鎮6.5萬畝水稻的育苗任務。室外的大棚裡,苗床上的水稻秧盤已覆上黝黑的黑土。據長發鎮鎮長呂雪松介紹,在春節前後,該鎮備春耕中便組織種糧大戶培訓,推廣先進品種和先進栽培模式。基地采用統一品種、統一催芽、統一育秧和統一儲銷,『四統一』確保了水稻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慶安是我省水稻主產區,種植面積達150萬畝。3月30日,『龍江第一苗』在慶安縣東禾水稻基地破土而出。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員寇紅專介紹,這是運用了『超早缽育』技術,該栽培技術的特點是選用晚熟品種進行超早培育,每年的3月20號開始育苗,比常規水稻耕種方式的育苗時間早半個月,這樣就搶回150°到200°的積溫。而且,插秧是在5月6日左右,比常規插秧時間早了將近9天。這一系列的提前運作,帶來的就是水稻的增產和質量的提高,進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龍江第一苗』在慶安縣破土。

  寇紅專說,采用『超早缽育』技術種植出來的水稻,每公頃地產2萬2千斤水稻,比普通種植方式生產的水稻多5000斤,因為水稻優質,每斤價格也比普通方式種植的水稻多賣0.20元。

  水稻浸種催芽在綏化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慶安縣平安鎮的鴻基生態農業種植基地裡,基地技術員張由海帶記者來到了省內最先進的『暗室』車間介紹到,『暗室技術』48小時水稻即可出芽,有了這種技術為依托,能搶回200°積溫,為基地引進優質品種種植提供了保障。該基地種植的5萬畝水稻全部采用該技術,同時基地使用生物有機肥料,使水稻達到綠色有機標准。

北林區興和鄉保田水稻種植基地,水稻在智能車間裡浸種。

  北林區興和鄉勤勞村保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建的8000平方米連體大棚剛剛投入使用,合作社理事長王希文因工人們水稻秧盤擺放的不整齊,批評他們乾活不認真必須返工。十分注重細節的王希文,從新大棚使用的棚膜中可以看出:『全部為進口棚膜,好處是透光好、無水滴,結實耐用。』

海倫市長發鎮水稻大棚裡,工人正在往水稻秧盤上覆土。

  據王希文介紹,合作社種植的水稻全部為優質品種,采用蟹稻、鴨稻、魚稻等綠色方式種植,全程可追溯管理,打造專屬種植基地。

海倫市長發鎮水稻種植基地裡,工人正在進行水稻種子包衣。

  2018年綏化市糧食作物計劃種植面積2675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94.5%,其中玉米1528萬畝、水稻551萬畝、大豆491萬畝。蔬菜、雜糧等經濟作物達到310萬畝。綏化市農委副主任陸長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18年綏化市春耕生產以推廣優質高效品種和擴大綠色面積為主,早在年初,該市就下發了《綏化市2018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指導意見》,水稻品種以綏粳18、龍慶稻3,玉米品種以先正達408、203等市場熱銷的優質品種為主。另外,綏化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1900萬畝,新增綠色食品認證面積30萬畝,新增綠色食品認證50個,新增有機食品認證面積2萬畝,每個縣(市、區)打造1個高水平有機農場。

  陸長青說:『綏化爭創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領跑者,打造全國有名的「好吃米飯」生產基地、鮮食玉米產業基地、優質有機雜糧生產加工基地、「北菜南銷」核心區和寒地黑土綠色菜園核心區。』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