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7日訊 日前,在農墾北興農場的賓館裡,省農委組織的農民創業巡講團中的8位農民為百餘名農場職工上了一堂傳授『創業經驗』的大課。課堂上,8位農民從創業中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如何尋找市場切入點進行結構調整等,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和經驗,並現場解答職工提出的問題。演講到精彩之處,贏得農場職工陣陣掌聲。職工們做筆記、錄視頻,記下宣講團成員的聯系方式,以備『隔空』向宣講團成員請教。
農墾北興農場素有『地上有林糧、地下有黑黃』之譽,有耕地53.7萬畝,林地46萬畝,以種植綠色果蔬、玉米、雜豆、林產品為主。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職工們今年想減種玉米面積,增種經濟作物。可是種什麼經濟作物纔能提高效益,職工們沒有把握。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今年農場也准備進一步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並鼓勵農場職工創業闖市場,讓更多的北興農產品被市場認可。
北興農場黨委書記凌長江告訴記者,今年農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要提高到20%。『種什麼,種完之後如何營銷,這是我們農場職工的薄弱之處。』凌長江說,前不久,通過媒體看到省農委組織的第二輪農民創業巡回宣講活動頗受歡迎,於是主動找到省農委,提出要為農場職工開展一次種植經驗和創業的宣講。省農委把宣講團成員名單和簡介給了農場,讓農場來選人。最終農場根據需求,從120名省農委宣講團成員中選中了賓縣小農夫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寶軍、大慶市肇源縣百果園總經理劉瑋瑋、雞西市梨樹區喜勝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杜喜勝等8位宣講團成員。
『創業經驗』大課結束後,職工們團團圍住這些農民,進一步諮詢種植經濟作物、調整結構的具體做法和經驗。農場職工吳志環告訴記者,聽了宣講團成員講述創業過程中的韌勁兒、闖市場中的靈活勁兒,對自己很有啟發。回去之後,要好好沈淀一下找找差距。吳志環有7棟果蔬大棚,以種植早熟的西瓜、香瓜為主,效益不錯。這次聽了宣講團的演講之後,今年准備嘗試種植效益好的毛桃、草莓等。農場作業站站長劉術波有1200畝耕地,主要種植大豆和玉米。他也曾拿出少部分耕地種植雜糧,雜糧的畝效益要好於大田作物。劉術波說,聽了宣講團成員介紹創業與闖市場的經驗後,覺得自己對農產品的深加工認識不足,現在馬上就著手研究山參、鹿產品的精深加工。這幾天還要領著幾名職工到南方『轉悠轉悠』,看看那裡市場新的需求點,嘗試著讓自己的農產品賣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