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清明小長假祈福踏春正當時 鶴城百姓在假期中感受節日傳統文化
2018-04-09 14:27:58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鄭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9日訊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春色芳菲日。

  清明節又叫踏春節,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時節,也是祭奠、追思、祈福親人和先賢,踏青、游玩、感受新生和春意的好時候。

  在這三天小長假裡,百姓紛紛走出家門,感受傳統節日文化氛圍,祈福踏春去。

  追思先人——文明祭祀新風尚

  清明作為春暖花開的前端,但也難免不讓人懷有些許悲痛。清明節掃墓祭祖、追思先人的活動,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深厚感情。作為群眾集中祭祀的重要時段,齊齊哈爾市多家祭祀場所迎來祭祀高峰期,百姓紛紛掃墓祭奠逝去故人。

  記者在市殯儀館門前看到,以往販賣紙錢等祭祀用品的商販早已不見,越來越多的鮮花成為了祭祀群眾的新選擇。『現在都倡導低碳祭掃,今年我們也不燒紙了,提前預定了鮮花,去祭祀故人。』很多像市民梁紅艷這樣的百姓選擇鮮花祭祀,少了煙霧繚繞,希望故人更加安寧。

  『「綠色殯葬、平安清明」是今年清明節的主題,我們也一直在倡導文明祭祀,推進移風易俗。』市殯儀館黨支部副書記李竹介紹,『我們發現大家在逐漸改變以往的習慣,已不完全集中在清明節祭奠,祭祀群眾數量比往年下降了三分之一,人們的觀念在發生著改變。』

  如今的信息時代,網絡佔領了各種實體的半壁江山。借助網絡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到電腦與手機上,也是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先人的好選擇。

  『我認為網絡祭祀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而是它的繼承與延伸。』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李璐今年就在祭祀微信群裡,以文字寄語的方式向逝去親人表達了哀思之情,她也向家人倡導多采用文明方式祭祀,減少對城市環境污染。

  踏青游玩——戶外度假享春光

  其實清明節不只有掃墓祭祖傳統習俗,還有很多像踏青、蕩秋千、蹴鞠、放風箏等一系列傳統文化活動。

  在這三天的清明小長假裡,來到戶外享受春光,成為了眾多鶴城百姓度過假期的首選,更為清明節增添了活力。

  市民劉欣悅同愛人帶著父母和孩子來到了龍沙公園,享受天倫之樂。『公園雖然熟悉,但一家人也好久沒一起來了。』在這春光明媚的時間裡,陪著父母散散步,與他們邊聊天邊享受溫暖的陽光;陪孩子玩樂的同時,觀察新綠復蘇,讓劉欣悅內心得到了真正放松。

  天空中飄蕩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它們顫顫悠悠,互比高低。線越放越長,風箏越飛越高,『大蜻蜓』、『火鳳凰』、『包公臉』……齊齊哈爾市的幾大廣場上,很多市民都以放紙鳶的形式為節日增添樂趣,各式各樣的風箏把天空裝點得像美麗的萬花筒。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在這樣的天氣裡,放風箏不僅讓人們找回了童心,也讓大家體會到了傳統節日文化習俗。

  『沒事就會玩手機,都知道這樣不好,可無聊時就又拿起來了。』90後張洋除了工作就是玩手機、打游戲,這樣讓他覺得既無奈又無聊,『清明節有放風箏的習俗,我還沒放過風箏就想試試。』張洋特意約上好友,來到和平廣場,『放風箏看著容易,沒想到這也是個技術活,雖然只玩了一會兒,但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心裡也很滿足。』

責任編輯:王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