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等艙候機室內景。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配套設施:全樓WIFI覆蓋 停車位3536個
高架橋實現旅客出發和到達車輛分流,在航站樓前設置高架橋實現航站樓出發層與地面道路的銜接,采用3通道8車道設計。高架橋采用歐式建築風格,鋼結構雨棚采用全覆蓋模式,便於雨雪天氣旅客出行。
二層旅客候機區設置有19個近機位登機區和2個兩遠機位登機區,提供約4500個座位,5個頭等艙休息室,10個餐飲,48個商貿,5個衛生間(其中包括殘障服務、母嬰服務),2個ATM機,18部公用電話,39個充電樁,50個問詢等功能性服務櫃臺,19個廊橋,全樓提供便捷的WIFI服務。同時,設置了更衣室、查詢臺、失物招領等功能性服務設施。一層迎客大廳含巴士服務、銀行服務、旅游租車服務、餐飲服務等,滿足接站旅客和到達旅客服務保障需要。
新建地面停車場5個,分為一號停車場、貴賓停車場、大巴停車場、員工停車場和長途車輛停車場。總面積約11.2萬平方米,停車位共計2631個。新建地下車庫位於機場新建T2航站樓西側,主要功能為地下汽車停車庫、連廊、附屬用房。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提供車位905個,其中殘疾人車位23個,為旅客提供冬季出行便利。
飛行區目前可停靠機位共計71個,其中可停靠波音747、A340等E類飛機5個,可停靠波音767、A330等D類飛機16個,可停靠波音737、A320等C類飛機50個。為提高跑道使用效率,本期擴建建設4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垂直聯絡道;為提高站坪運行效率,新建E類二平滑,實現了飛機滑行時的進出場分離。
新技術:清潔能源燃氣供暖
在采用新技術方面,一是開展太陽能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是供暖方式使用清潔能源燃氣,采用三聯供技術,即利用燃氣發電,再利用發電餘熱供暖及制冷;三是進行中水利用研究,提昇環境效益;四是開展自融雪等新技術的研究,實現樣板段運行;五是開展安檢X光機內部采集行李外觀圖像課題研究,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