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4月17日訊 春日裡的綏芬河,天高雲淡微風拂面,在綏芬河鐵路口岸換裝現場依然是一派繁忙,塔吊有序旋轉,貨運機車往來穿梭,貨場換裝工人們為保證口岸國際貨物快進快出都在辛勤工作著。
4月8日9時,記者來到鐵路北站換裝現場。當天上午換裝的有進口木材削片。高高的龍門吊在頭頂穿梭,像是一片移動的鋼鐵森林,巨大的鐵爪將俄羅斯火車上的木材削片抓起,吊送到中國貨運列車上。這些削片將從綏芬河再次出發,發往國內的木材加工廠,制成壓縮板,變成桌面、櫃門等進入千家萬戶。
龍門吊有10多米高。沿著陡峭的臺階登上龍門吊頂,上面的風更大了,感覺隨時都能把人刮下去。站在平臺上,站場上忙碌的工人身影和來往的車輛盡收眼底。
在龍門吊操作室,司機趙師傅告訴記者,他從早上8時接班就開始換裝這批削片,一共有24節車廂,已經換裝了一半左右,全部換裝完至少還需要三個小時。趙師傅在換裝線上工作了十多年,和這裡的每一臺龍門吊都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樣,操作這龐大的機械,游刃有餘。趙師傅告訴記者,龍門吊司機需要持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上崗,專業技術要求比較嚴格,而這些技術他都是跟著老師傅學的。坐在十幾米的駕駛室裡吊裝貨物一般有地面指揮人員配合,駕駛室更像是一個鐵箱子,為了能夠聽清地面指揮,冬天也基本得開著窗戶,整個駕駛室成了『電冰箱』。夏天這看著『高高在上』的駕駛室更是難熬,鐵箱子在太陽的炙烤下溫度能達到四五十度,箱子裡面又成了『微波爐』。
比起在操作室裡的龍門吊司機,車廂裡輔助換裝的工人,需要根據換裝任務要求,隨時工作。他們的工作環境,就更加艱苦了。他們工作時,冬天要穿著厚重的軍大衣、大棉褲,頭戴棉帽子,全副武裝。由於木材削片水分較大,貼近車廂底部和邊緣的部分會產生凍結,機械無法作業。工人們就要爬進俄羅斯火車車廂,將凍結的木材削片用鎬刨下來,再用鐵鍬裝到中國列車上。如此寒冷的天氣,穿著笨重的棉衣,在三米多高的車廂間爬上爬下,每次都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像這樣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所付出的艱苦可想而知。夏天時候同樣不輕松,躲在樹蔭底下都直冒汗,就更不用說頂著大太陽乾活。煤炭、礦粉是換裝任務最為艱苦的,遇上點小雨,腳下全都和了泥,有工人開玩笑說,趕上天黑點,不呲牙都不知道有個人。
記者在現場采訪不到一個小時,穿越在鐵軌之間,在火車上爬上爬下兩次,已經覺得很吃力,然而換裝現場的工人們每天都要翻越數十節車廂,在集中辛苦地勞作。可以這樣說,正是他們的努力,保障了鐵路口岸過貨量的持續攀昇。過去的2017年,綏芬河口岸過貨量達到了1136.79萬噸,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這裡有他們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