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晶(左)、譚立英夫婦。蘇強 攝
黑龍江日報4月18日訊 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采訪博士生導師譚立英教授,是在周六。她告訴記者,團隊開會多半都在周六,因為平時大家都很忙,所以采訪也安排在了這天。
今年初揭曉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譚立英教授負責的『高軌同步軌道衛星星地雙向高速激光通信』項目榜上有名。哈工大教授馬晶成功入選2017年度『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人物(團隊)』。2017年,馬晶、譚立英教授團隊負責的國際首次高軌衛星星地雙向高速激光通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為後續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等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執著堅守打破天方夜譚
衛星在太空中獲取的海量數據如何實時傳輸回地面?用激光光束在空間架設傳輸『光纜』。27年前,哈工大34歲物理系教師譚立英的這一大膽設想,不僅普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連業內專家也都望而卻步:『方向雖好,但難度太大了。』
世界各國爭奪的制空權、制海權、制天權歸根結底是制信息權。而當時我國空間信息傳輸面臨反應不及時的困境,急需建立空間實時信息網絡。
『咱們一起來做!』面對祖國的需要,丈夫馬晶放棄了原有的研究方向,給了譚立英堅實的依靠。
或許,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們夫妻倆就堅信:用激光連通衛星與衛星及衛星與地面的信息是能夠實現的夢想。
沒有外界的支持,就意味著沒有科研經費來源。他倆從學校借來一間簡陋的地下室,將實驗室報廢的儀器撿來、重新組裝,拿出家裡的積蓄和微薄的工資向著心中的夢想邁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妻倆靠著簡陋的設備完成了衛星激光通信的概念研究和單元技術研究,並初步掌握了關鍵技術。『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在了解他倆的研究後,激動地說:『你們做得非常好!國家需要衛星激光通信,希望你們能繼續做下去。』此後,馬晶和譚立英陸續獲得了來自哈工大和航天五院的科研基金,他們的研究也逐步進入正軌,組建了哈工大衛星激光通信團隊。
辛勤耕耘鋪就漫漫天光路
『海洋二號』衛星工程項目2007年獲得國家立項批復,並確定在『海洋二號』衛星上進行星地激光通信試驗。馬晶任『海洋二號』衛星副總設計師,負責星地激光通信試驗,譚立英任星地激光鏈路系統總指揮。
在測試攻關階段,夫婦倆帶領團隊常常夜以繼日地一乾就是幾個月。『樣機對振動和溫度都非常敏感,只好選擇在後半夜調試。那時,大家經常整夜睡在實驗室裡,幾個人輪流調試……』譚立英回憶道。
成功了,地面終端成功捕獲到星上終端發出的光信號。2011年10月25日,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試驗成功,『海洋二號』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星地雙向激光通信實現了『對得准、捕得快、跟得穩、通得好』。馬晶、譚立英率領的哈工大衛星激光通信團隊因此摘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積年累月度寒窗,鋪就漫漫天光路。時隔六年,馬晶、譚立英教授團隊再次創造了奇跡。2017年4月12日,載有團隊制造的激光通信終端的實踐十三號高軌衛星發射入軌。他們攻克了多項國際難題,在近4萬公裡遠的衛星與地面站之間,攻克光束『針尖對麥芒』般的高精度捕獲難題,成功實現光束信號的快速鎖定和穩定跟蹤,且傳輸速率高、通信質量好,最高速率達每秒5吉比特,國際領先。
這個巨大的突破,意味著我們建立了一條聯天通地的雙向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國的信息技術實現了萬裡眼、順風耳。『整個科研過程非常耗心血,每一個小細節處理不當都可能導致顛覆性的失敗。』譚立英說,『項目要求的精度特別高,所以我們每時每刻對系統每一部分都要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去做,包括一條線接得是否准確,螺絲擰得松緊,甚至環境的潔淨度,對灰塵的處理等等,這樣纔能確保我們上天的產品能達到這麼高精度的性能。』
成果轉化促進航天科技軍民融合創新
27載執著攻堅、自主創新,馬晶、譚立英教授團隊實現了衛星激光通信終端從無到有、從重到輕、從高速到更高速、從低軌到高軌的重大跨越,構建了高軌、低軌和地面的激光通信試驗試用體系。同時,該技術還將用於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務,在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打造航天科技軍民融合創新的新局面。
對於空間高速信息公路如何惠及民眾,譚立英舉例說,『通過天上的信息流通,可以大幅提高民用通信系統的通信能力,使其信息網絡更暢通,以後老百姓使用就不會卡殼了。』為了加速成果轉化應用,2016年,馬晶、譚立英夫婦帶領科研團隊創辦了哈工大衛星激光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相互磨合,他們不僅培養了一支過硬的科研團隊,而且也培養了衛星激光通信產品的產業生產鏈。『公司大樓已建成,今年5月投產,可年產百餘臺套衛星激光通信終端,這在世界范圍內還是首家。』談起產業化,譚立英眼中放光,在這方面,她有信心,做全世界最好、最先進的。
雖然科研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高度,但在馬晶和譚立英看來,這僅僅是序曲,『下一步的任務更艱巨,我們的目標是在天上圍著地球建一個光網絡,實現全球實時高速通信,讓我們國家整個信息傳輸能力處於巔峰的地位,這就是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