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20日訊 19日,哈工大百名航天博士生走進哈爾濱德強學校初中部,為這裡的2000餘名學生科普了中國航天知識。

『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從古代起,中國人就一直有飛天夢。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飛上太空,成功圍繞地球飛行十四圈後安全返回,至此,中國人的飛天夢成為現實。』當日下午,在哈爾濱德強學校初中部8年6班的講臺上,哈工大航天學院博士生張雷鵬一邊指著PPT,一邊繪聲繪色的講解。在講解完中國航天歷史大事件後,張雷鵬詢問學生們:『在你們當中,有誰像我一樣,希望到地球以外的星系去看看嗎?』王松楊同學回答道:『我從小就是個航天迷,我想長大後做一個航天工作者,為中國人去探測火星。』許桐嘉同學則表示:『以前,我一直以為航天是男孩子該乾的事,聽完講座,我突然覺得,女孩子也一樣可以為中國航天做貢獻。我的夢想就是去太陽系的各個星球上看看。』
據了解,像這樣的航天科普課堂,今天下午,德強中學初中部共有50餘個。在哈工大航天學院航天工程與力學系復合材料研究所博士生豆書亮、張翔等百餘名哈工大博士的講解下,2000餘名中學生學習了中國航天知識。
當記者問起,在中國62載的航天歷史大事件中,哪一些是中學生應了解的?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哈工大航天學院的馬洪濤老師說:『第一就是中國航天史的開端——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包括時間點以及衛星的特性。第二是我們中國航天整個發展的歷史當中,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發射,那後面的六號、七號到十一號的發展,都是從五號開啟的。第三是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這標志著我國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建立空間實驗室的第一步。只有交會對接試驗成功了,我們纔能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在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的研制過程中,我們學校的很多師生也參與其中,好多技術是我們負責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