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訊(曲春育 記者 王春穎 編輯 王艷)『天宮二號』被稱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於2016年9月15日發射成功,為『天宮二號』配套航天石墨密封材料的哈爾濱電碳廠也以驚艷的姿態亮相於國人。在2018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記者來到了祖國航天的功臣哈爾濱電碳廠,追問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哈碳為航天事業做了什麼?

哈碳研制的適用於各種火箭的石墨材料。(圖片由哈爾濱電碳廠提供)
哈碳廠始建於1956年,是國家『一五』期間由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國家重點工程之一。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我國電碳行業的排頭兵,是中國綜合型電碳制品制造廠,是我國最大的軍工、航天用碳制品生產廠,主要產品有航天航空石墨、航空電機用電刷。近年來,開發研制的各類軍用航空電刷,航空用抗磨石墨密封材料,火箭噴嘴用的石墨制品等一系列航空航天用的產品一直為航空航天領域服務,為國防工業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介紹,自1983年哈碳開始研制航天石墨,到現在35年時間,幾乎包攬了其間我國航天事業的所有重大項目,從『長征一號』到『長征七號』、『嫦娥』一號二號、『神舟』一號到十一號、『天宮』一號二號都已成功發射,也毫無懸念地均刻上了哈碳的烙印。
石墨,脆硬性的材料,耐燒蝕、耐熱震、抗熱衝擊,適用於航天航空部件的密封。而把這種特殊材料加工成航天部件,滿載著國人的期望飛天,並不那麼容易。對於不那麼好『馴服』的石墨,從最初研發最簡單的產品,到現在研發的產品性能經過多級跳,能在苛刻的工況條件下滿足航天用的精細要求,幾代哈碳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他們埋頭耕耘、自主研發,以自力更生的求實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填補著國內空白,為祖國航天事業生產者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
2010年3月,某航空發動機主軸圓周密封用石墨密封材料交由哈碳配套研制。工廠立即組成科研課題小組,全體成員晝夜加班,反復研究和試驗,終於完成了石墨化高溫處理,完成了科研任務。據悉,哈碳航空石墨的開發,每年可為工廠創造上千萬的產值。
中國航天事業正在飛速發展,而這一領域的關鍵技術只由在國外發達國家掌握,而且采取嚴格封鎖措施。研制新一代安全無毒、高性能、高可靠性的120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是我國航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壓渦輪泵液氧、煤油端面密封是發動機的關鍵部件,要求在高壓、高速、超低溫條件下工作,並且使用壽命達到15次以上,達標條件較為苛刻,要求石墨材料既要潤滑,又要泄漏非常小,還要承受高速高壓的考驗。經過幾年的深入研究、不斷創新,哈碳人終於研制出高密度細結構低氣孔率高石墨化度的石墨密封材料,為載人航天工程做出了應有貢獻。
未來,哈碳廠將針對航空發動機快速增長的新形勢,結合軍品深加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從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入手,確定攻關項目。通過在航天航空石墨材料中引入二維石墨烯和三維碳纖維,重點完成低成本高性能特種石墨材料及制品,航空航天石墨密封材料及制品,高性能航空電刷軍工領域高端產品的昇級換代,使航空航天石墨材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將以型號需求為牽引、以技術發展為推動,重視『一代材料、一代裝備』的發展特點,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研制和生產軍工配套產品。通過調整軍品結構,拓展市場空間,實現由提供材料向供應關鍵件轉變,增強企業競爭力和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