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林口"特綠加"新模式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8-04-23 09:35: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馮春濤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3日訊『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作為一個農業大縣,如何發揮優勢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一直是林口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近年來,林口縣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好『特、綠、加』三篇文章,奮力推進脫貧攻堅,強力建設美麗鄉村,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今日林口大地,一幅糧倉滿、花果豐、百姓富、鄉村美的瑰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做好『特』字文章

  近兩年,古城鎮湖水村的於春麗心情越來越好,跟著合作社種藥材,年收入達到8萬元,把前些年欠的外債都還上了!在林口縣還有許多農民像於春麗一樣,依靠北藥種植發家致富,鼓起了『錢袋子』,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2017年以來,林口縣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確定以發展北藥、漿果、馬鈴薯、食用菌、果蔬等特色種植為重點產業的發展方向,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種植條件適宜的古城等鄉鎮打造中草藥種植基地,並對一些規模化種植戶在金融方面進行政策扶持。

  目前,以林口縣豐達藥材種植合作社為龍頭的『種藥大戶』正積極主動與藥廠和采購商接洽,以訂單來規劃種植,實現以產定銷,更通過百度推廣聯系到延吉、杭州的采購商,直接將中藥材出口到了韓國、日本,解決了銷售問題。下一步,他們還將目光鎖定在延伸產業鏈上,將實現中藥材的自產自銷。

  做好『綠』字文章

  林口縣生態供給天然優勢明顯,境內有3個森工局、8個國有林場,適合發展綠色優質畜禽產品。近年來,該縣鼓勵農民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中牛、玉米鵝、林下雞等優質綠色產業。

  目前,全縣大鵝養殖由原來的25萬只發展到60萬只,每只鵝的純收益在15元-20元之間。特別是在去年成功舉辦了『鵝美食文化節』後,林口大鵝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昇,現在省內林口鵝美食餐飲店已開到30家,林口大鵝已香飄龍江。2018年,該縣要建林口鵝大廚房配送中心,年加工鵝將達30萬只。

  從質量安全農產品、名優精品農產品到品牌農產品,林口縣通過爭創綠色特色品牌,不斷擴大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規模,使得沙棘、北藥、馬鈴薯、大鵝、南瓜、肉牛、雜糧種植等產業初具規模,『中國冬果沙棘之鄉』、『中國紅樹莓之鄉』蜚聲海內外。目前,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累計認證數已達23個。

  做好『加』字文章

  經過多年的發展,林口縣設施蔬菜種植、特色林果、現代畜牧業發展雖初具規模,但還存在農產品競爭力不強、加工增值鏈條短、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為此,林口縣提出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重點在『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上下功夫,延伸產業鏈,提昇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提昇特色農產品供給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2017年,林口縣實施了『產業強縣』戰略,進一步審視該縣農業新發展優勢,把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作為全縣的三大主導產業來抓。去年引進的臺灣謝記白瓜子深加工企業,今年准備推廣『謝記優4』品種白瓜子5000畝,並套種漢麻,他們向農民承諾保底價回收。恆禹農業青食玉米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在1000萬棒以上,去年加工700萬棒,帶動農戶發展玉米種植面積5000畝,今年企業和農戶都鉚足了勁,准備大乾一番。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