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3日訊 在哈爾濱市『大氣超級站』項目建設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對已運抵的大氣監測儀器進行拆箱、安裝、調試。預計8月份,『大氣超級站』將試運行。屆時,『大氣超級站』能夠對不同高度的大氣空間進行觀測,可以多參數、多點位、立體化地來對污染物進行自動監測和分析,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
陽明灘大橋下的一處黃牆藍頂的三層建築,就是哈市『大氣超級站』項目的中心所在地。在位於第三層樓的監測室裡,擺放著PM1、PM2.5、PM10、臭氧等監測儀和氣溶膠激光雷達、風廓線雷達、飛行時間質譜儀、重金屬分析儀等一系列功能各不相同的儀器設備,監測室的棚頂分布著18個大氣采樣孔。據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系統室李雷主任介紹,哈市的『大氣超級站』配置了近40臺國內外先進的大氣監測儀器,除監測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規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這6項指標外,還可對大氣中的PM1、黑炭物質、氣溶膠組成成分、氣象參數、重金屬物質、氣溶膠吸濕增長特性、揮發性有機物、氣溶膠和主要氣態污染物的垂直柱濃度等近200項大氣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具備大氣污染化學成分自動監測、大氣顆粒物(氣溶膠)物理性質監測、大氣光學特征監測、常規氣象參數監測能力,可開展灰霾天氣分析以及空氣質量及監測技術的研究工作。
李雷介紹,目前,哈市有12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這12個常規站和超級站是相輔相成的。常規站是在同一平面內對PM10、PM2.5、臭氧等6項指標進行24小時連續在線的監測,分析得出的污染物濃度數據作為環保部門進行空氣質量評價的基礎,是對空氣質量進行合理評估的基礎平臺。而超級站的主要功能是對城市或區域復合污染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研判大氣污染的成因和機理,並可以用於灰霾預報。『超級站可以從立體的角度、從化學物理組成成分去分析污染物。比如PM2.5,超級站可以通過設備、模型、算法來判斷它是由燃煤產生的還是由秸稈焚燒產生的,各種佔比是多少,分解出是哪一類污染源帶來的。之前公布的污染源解析數據,是手工監測,用采樣膜把顆粒物采集回去,去做顆粒物含量的分析,通過長期的實驗,再把污染源解析數據分析出來。超級站的特性是自動監測,能實時地對污染源進行解析,具有很高的時效性。』他說。
據了解,使用面積600平方米的『大氣超級站』目前已運抵80%的監測儀器,儀器總耗資4000餘萬元。除了三樓的監測室,二樓作為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發布、演示的可視化平臺,一樓除了輔助的庫房、質控室、機房、電源房外,還將規劃建立展現環保監測歷史的展館。大氣超級站在硬件和軟件的安裝調試後,預計在8月份試運行,10月份供暖季開始前正式運行。『這麼多種類型的儀器設備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能為大氣環境質量分析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大氣超級站將建設成為開放型的實驗室,引入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一起來為我市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決策支持提供技術保障。』哈市環保局局長張欲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