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這件事情向主管副總編輯姜志民做了匯報。他以一位職業老編輯的敏感,當即決定就這個問題在《黑龍江農村報》開展討論,並同時向黑龍江日報社編委會匯報。當時在黑龍江日報社內有一條不成文的約定:『小報突破,大報穩妥』,即《黑龍江農村報》側重報道探索性、突破性的案例、典型,作為省委機關報的《黑龍江日報》側重宣傳黨的大政方針。6月6日,《黑龍江農村報》先行在頭版頭題刊發《七農民自辦服務公司為何面臨危機? 希望大家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的文章,並配發了『編報人的話』,號召讀者參與討論。為了造成更濃厚的輿論氛圍,《黑龍江日報》也向我們約稿。6月9日,推出了我和馬驥老師共同署名的記者來信《產銷直接見面為何這樣難?》。

當年的《黑龍江農村報》期發行量高達60多萬份,群眾工作部每天都要拆開幾麻袋的信件,需要兩三個人分揀大半天。文章一經發表,哈爾濱郊區有著相同經歷的農民陸續來到《黑龍江農村報》和《黑龍江日報》反映他們的遭遇,哈爾濱市民、省內外讀者紛紛來信、致電支持農村流通體制改革。一時間信件像雪片一樣從四面八方飛來。姜副總編考慮到我還僅僅是一個不滿20個月新聞齡的新人,便找到『右派』摘帽不久的老黨員、老記者馬驥,讓我倆一起繼續跟蹤報道。姜副總編對我說,小徐你很敏銳,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但是這個報道事關重大,難度將前所未有,還需要經驗和智慧。另外你還沒有入黨,市委常委會討論重大問題時你也沒有旁聽和采訪的資格。要多向老馬學習。這個安排讓我意識到報道的分量,同時也充滿了激情和力量。我不是一個人面對強大的體制和慣性,黑龍江農村報編輯部在支持我,黑龍江日報社在支持我。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姜副總編所料,理越辯越清,改變卻步履艱難。馬驥老師和我先後走訪了哈爾濱市農委、市商委,黑龍江省農委、省畜牧局的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約見哈爾濱市委書記王釗,請他發表意見。在7月4日《黑龍江農村報》第1版發表了記者對王釗的專訪,王釗書記旗幟鮮明地支持農村報的討論。他說,對待經濟改革,在大方向上,大家的思想是統一的,都是表示贊成的。但一接觸到具體問題,分歧就來了。這是個理論和實踐如何結合的問題,需要我們的乾部站得高,看得遠,不能以個人好惡和本單位的局部利益為衡量標准,也不能用舊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他要求,打破獨家經營,克服官商作風;支持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堅持改革,學會變通。省有關部門、哈爾濱市,以及省內各地市縣黨委、政府也紛紛表態支持流通領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