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下崗工人一雙手一把刻刀 蛋殼上雕出大千世界
2018-04-24 09:29:12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邸蘭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4日訊 吃剩下的蛋殼可以做什麼?在普通人眼裡可能什麼都做不了,但經蛋雕藝人的巧手一雕刻,便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市民徐吉川就有這種本事,他能在小小的蛋殼上雕刻山水、花鳥、京劇臉譜等,將大千世界盡現於眼前的方寸之間,並將其變成了具有收藏價值的工藝品。

   以刀代筆游刃薄卵

  白色鏤空的『牡丹圖』,凹凸有致的景泰藍『孔雀開屏』,形態各異的『京劇臉譜』,這些來自蛋殼上的藝術都出自徐吉川之手。日前,記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一張工作臺上,零散地放著大大小小的刻刀、長短不一的鉛筆、抽蛋液的注射器,光看這些簡單且摩擦失色的工具,根本想象不到憑它們能在一個個蛋殼上,雕刻出惟妙惟肖的圖案。

  57歲的徐吉川早年下崗,沒有受過專業繪畫和雕刻訓練的他,憑著一股子喜歡勾畫的執著勁兒,在蛋殼上做出了大文章。『40多歲下崗後閑來無事,就在蛋殼上畫畫,後來又琢磨著在蛋殼上雕刻,最後就將這些沒什麼用的蛋殼變成了藝術品。』徐吉川說,能有今天這麼好的手藝,是在數不清的蛋殼上練出來的,每次一買雞蛋就是五斤十斤的,做蛋雕清理出來的蛋液都吃膩了,最後不得不分給親戚和鄰居吃。

   蛋雕技藝成就『脆弱』藝術

  蛋雕技藝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細心、耐心,同時也考驗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刻刀在纖薄的蛋殼表面游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刀力重了蛋殼易碎,刀力輕了刻不出立體跡痕。在雕刻過程中,徐吉川必須時刻把握好手腕的力度,不到最後一刻不能掉以輕心。『有時候一件作品已經雕刻了兩三天,在最後收尾時不小心出現差錯就前功盡棄了。』徐吉川說,他不怕失敗,也有耐心,堅信只要堅持就總會成功。如今,從最小的鵪鶉蛋殼,到適中的雞蛋殼、鵝蛋殼,再到目前用過最大的鴕鳥蛋殼,他都能輕松駕馭。

  徐吉川能練就今天的蛋雕技藝,也離不開妻子趙立偉的支持。一次,徐吉川只說了句要在鵝蛋上雕一個特殊圖案的構想,沒多大一會兒,妻子就到市場上買了一筐鵝蛋回來,令徐吉川既好笑又感動。另外,為了支持丈夫全身心投入到蛋雕藝術中,趙立偉擔負起了家庭重擔,做一些小買賣掙錢養家。徐吉川說,是妻子成就了他,讓他將愛好變成如今的事業,也成就了這項『脆弱』的藝術。

   雞蛋變『金蛋』引人贊賞

  十幾年間,徐吉川用蛋殼雕刻了多少作品自己也數不過來。在所有作品中,令他比較滿意的是成套的『京劇臉譜』,還有幾個鏤空處理的『花鳥圖』。近年來,他雕刻的一些作品因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被外國友人看好,有的賣到了美國、韓國、瑞典等國,一個賣到了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目前,徐吉川也有自己的困惑。『我全靠自學成材,在藝術層次上還差些,希望有機會能和專家們一起切磋,向他們學習。』徐吉川說,他的人生經歷告訴他,只要用心,沒有做不成的事,他也希望能收到真正喜歡並用心做蛋雕的徒弟,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