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記者 王春穎) 24日,晴空萬裡,氣候宜人,哈爾濱提前入春12天,好像就是為了迎接這麼一個重要的日子——中國航天日。
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以紀念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作為我國第二個航天日主場活動的主辦方,哈爾濱工業大學兩個校區今天都是熱鬧非凡。參觀學習、探討交流、成果報告,航天專家、科研人員和航天愛好者齊聚一堂,共築新時代航天夢。

在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首次發布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中繼星及搭載小衛星的命名結果,分別是『鵲橋』和『龍江一號』、『龍江二號』。當聽到這樣的命名結果時,場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龍江人為這樣一個命名感到自豪,同時這樣一個命名也證實了龍江為航天事業所做的貢獻。

『一代代哈工大人用青春、汗水、心血孕育了勇擔民族振興使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哈工大傳統,體現了與兩代一心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一脈相承的哈工大文化,形成了航天國防的鮮明辦學特色,學校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航天學院,』哈工大校長周玉在開幕式上致辭道。他說,30多年來,航天學院共為祖國培養了2萬多名優秀學子。作為國內首個研制發射微小衛星的高校,創下了小衛星研制發射『七戰七捷』的紀錄,培養了第一個自主設計、研制、管控納衛星的『紫丁香』學生創新團隊,成為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典范。200餘項科學技術成果在航天工程的各個領域得到應用。開幕式上,校長周玉接過國防科工局授予的『中國航天日』旗幟,他用力揮動旗幟,獲得了場內熱烈的掌聲。哈工大人為航天事業助威,也為自己鼓勁。

在『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的主展區,人頭攢動。人群中不時傳出小朋友稚嫩的贊嘆聲:『哇,快看!這個太酷了!』也偶爾能聽到外國友人的贊美聲:『Well,it's so cool.』展廳講解員小安告訴記者,在今天的講解工作中,聽到外國友人說的最多的就是感嘆詞『哇』,足以見得,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的騰飛和先進。

在中國航天日開幕式上,記者發現,2018年中國航天日活動開展的同時,我國國家航天局再次授予我國內三所學校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而我省哈三中名列其中。這無疑為龍江築夢航天增添了新勢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