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記者 陳顯春)4月25日,2018『早春走龍江』集中采訪報道活動第二路記者走進首站綏化慶安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慶安大米』品牌價值已突破69億元,品牌成長背後,是一代代慶安人對深耕稻作文化的共同認知,並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體系,將企業、合作社、農戶、科技人員串聯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維護和提昇『慶安大米』品牌的價值。

在5月7日前後,運用超早缽育栽培技術培育的水稻秧苗將插進稻田。25日上午,記者在久宏高標准水稻示范樣板基地連體育秧大棚裡,超早缽育栽培技術員王可榮拔出一顆稻苗介紹說,稻苗現在已經長出三片葉,而普通技術培育的稻苗剛長出兩片葉。『水稻超早缽育栽培技術的特點是選用第一積溫帶的晚熟品種進行超早培育然後在第二積溫帶種植,比常規水稻耕種方式的育苗時間早半個月,這樣能搶回150度到200度的積溫。而且插秧是在5月7號左右,比常規插秧時間早了將近9天。這一系列的提前運作,帶來的就是水稻的增產和質量的提高,進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慶安縣境內九河匯流,有七條起源慶安縣,該縣有中小型水庫7座,大小溝泡和蓄水池800多處,良好的水資源條件和可開發利用潛力,為慶安縣水稻生產的發展提供了保證。除了自然稟賦,還有像王可榮這樣的科技人員對稻作文化深刻理解與追求。

種優質品種,提昇水稻質量,擦亮『慶安大米』這塊金字招牌。與王可榮一樣,在『慶安大米』品牌價值提昇的路上,與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密不可分。成立於2012年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目前,自建基地50萬畝,年加工稻谷能力50萬噸,其『慶禾香』牌大米被評為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獲得首屆放心365杯國際大米擂臺賽擂主。該公司總經理楊曉萍說,公司探索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模式,目前已入社農戶2858戶、土地33萬畝,這些土地由公司科技團隊負責托管,保證大米品質、保證農殘重金屬不超標,只有這樣纔能保證『慶安大米』品牌價值不貶值,共同維護這個品牌,是每一個慶安稻作人的良心和責任。

慶安縣綠辦主任梁偉東介紹說,慶安連續三年打造『慶安大米』品牌價值,在2016年,慶安縣聘請浙江大學品牌研究院對區域公用品牌開展戰略規劃,為『慶安大米』構建了全新的價值體系、符號體系、產品體系與渠道體系,進一步規劃和規范品牌,建設了『慶安大米』品牌的發展戰略體系,實現『慶安大米』品牌的再次昇級。同時,通過參加博覽會、推介會、農交會、農業論壇、五谷雜糧下江南等大型展會和活動,提昇了品牌的知名度。特別是每年舉辦的黑龍江綏化慶安綠色水稻文化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據介紹,慶安縣水稻種植面積已達155萬畝,其中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20萬畝,全部通過綠色認證;有機認證面積4.47萬畝。
2018年『早春走龍江』集中采訪報道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組織,第二路於4月23日出發,赴綏化肇東市、綏棱縣、慶安縣、伊春金山屯區、南岔區、鐵力市等地采訪,全程約5天,主要聚焦各市地工業運行和項目開工、作風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備春耕和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