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訊(記者 安澤 編輯 王艷)王海濤,2008年加入黑龍江省輪椅冰壺隊,現任國家輪椅冰壺隊隊長。在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決賽中,歷經加時以6:5擊敗勁旅挪威隊,從而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這是中國代表團在所參加的歷屆冬季殘奧會上斬獲的首枚獎牌,亦是首枚金牌,完成了零的突破。

結緣冰壺,點燃夢想
王海濤出生在依蘭縣愚公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王海濤也曾經有健康的身體、天真的童年和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在王海濤9歲那年,突發急性脊髓炎,他的人生一下子全都改變了。
對王海濤來講,童年的記憶永遠是混著白糖的中藥湯的味道,全是被父母背著去看病的場景。印象最深的是,有段時間母親帶他去做按摩,從家到診所來回將近4公裡。母親騎著自行車馱著胖乎乎的王海濤,有一次被石頭絆了一下,連人帶車都摔倒了,王母的腿和褲子都摔壞了,當時血就流了出來。王海濤心疼媽媽,母子倆抱頭痛哭的場景讓他永生難忘。
遺憾的是,不管全家人怎麼努力,老天仍然沒能給予王海濤一個健康的身體,從此王海濤不得不以輪椅代步,重返課堂、堅持學業。
一次偶然機會,觀看殘疾人體育比賽的電視節目時,王海濤被那些殘疾運動員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們在賽場上努力拼搏、激情四射,身體的殘缺完全遮蓋不了生命的光芒!王海濤告訴自己,不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也要像他們那樣,扼住命運的喉嚨,登上世界最高的獎臺,活出個人樣來,讓大家看看。終於,2008年初,王海濤如願以償,入選到剛組建不久的國家輪椅冰壺隊,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年。
這麼多年訓練下來,冰壺運動已成為王海濤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壺比賽需要設計、策劃、技戰術並用,需要和對手斗智斗勇,往往一招不慎就全盤皆輸。對王海濤而言,冰壺運動已經不再是一種生存手段和技能,它練就了王海濤勇敢頑強的性格、勇於挑戰的意志和承擔壓力的心理,成為他理解人生意義的一把鑰匙。
刻苦訓練,追逐夢想
當年輪椅冰壺運動在我國剛剛開展,訓練場館、訓練設施和器材都得不到保障。沒有專用的場館,王海濤和隊友只能插在其他運動隊休息的時間上冰訓練,比如中午、晚上和凌晨。中午訓練,他們只能提前吃午飯,而且不能多吃,因為吃多了窩肚子影響訓練質量。往往中午訓練到最後,大家都餓的肚子咕嚕嚕地叫。冬天凌晨三、四點鍾上冰是最難熬的,需要凌晨一兩點鍾起床,感覺還沒睡實就得起床、洗漱,然後下樓做熱身訓練。哈爾濱冬天的凌晨經常零下三十幾度,寒風刺骨、四周寂靜,陪伴他們的只有路燈、雪花、凍在脖套上的冰和口中呼出的哈氣。
與正常運動員相比,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中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和成倍的痛苦。首先要忍受冰上訓練對身體帶來的挑戰。冰壺場常年寒氣逼人,冬天溫度低到零下十幾度,夏天也高不過十度,即便是正常人呆久了都會受不了,很多隊員大多還伴有其他疾病,隨著訓練強度加大,病情更加嚴重,但都咬牙堅持著。
感恩有你,助力夢想
逐夢路上,王海濤從不孤單,他有一群和他一樣為了夢想的同行者,冰壺隊的每名教練、隊員都在激勵他、陪伴他一路同行。
從2007年輪椅冰壺隊成立到現在,教練們不僅要帶著隊員們訓練,還要照顧他們日常生活。剛開始訓練時,駐地沒有電梯。每次訓練,教練都要把他們從五樓連人帶輪椅搬下去,訓練結束後再一個個拉上樓,這一做就是好幾年,後來訓練條件好了,雖然不用再背著隊員們爬樓梯,可是每次出行教練還是背著他們上車下車。由於行動不便,訓練結束後,教練和工作人員有時還用熱毛巾幫他們擦拭身子驅寒。王海濤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年冬天隊裡放假,正趕上下大雪,教練陪王海濤等車,結果一個小時也沒打到車,最後教練硬是推著他,在寒冬中走了兩個小時送到車站。
在生活中隊員們相互照顧。隊內最年輕的陳建新,今年26歲,是一位需要插著尿管訓練的高位截癱運動員,雙腿沒有知覺,經常因為專注訓練腳被凍傷,隊員們都叫他『勵志哥』,後來訓練時隊員們經常幫他的腳取暖。由於隊員家庭條件都很困難,訓練之餘,他們還一起打工掙錢。王海濤農忙時回家種地,張強和劉微賣過襪子,劉微當過司機,李建銳教練也送過外賣,乾過服務員、洗過車,還和隊員們一起擺過地攤。王海濤的隊友還加入了愛心志願者組織,定期去慰問退伍老兵、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士。把冰壺運動帶給他們的勇氣、力量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傳遞給更多的人。
感悟生命,超越夢想
從黑龍江輪椅冰壺隊成立開始,到平昌冬殘奧會金牌,他們足足奮斗了十一年。這枚金牌,既是十一年技戰術和心理沈淀的結果,也是國家重視殘奧運動、整體協作配合的成果。平昌冬季殘奧會,是我國參加冬季殘奧會以來參賽運動員人數、參賽項目最多,代表團規模最大的一次。國家還為他們備齊了心理專家、體能教練、康復師,訓練場地、訓練器材、用冰的時間、訓練的周期長度等全部保證。這些充足的准備工作在比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循環賽對陣連續三屆冬季殘奧會輪椅冰壺金牌得主加拿大隊,因為王海濤的失誤導致輸了比賽。賽後王海濤的情緒十分低落。這時,岳清爽教練看出了他的問題,午飯後把大家叫到外面,拿出音箱,播放《真心英雄》歌曲,為隊員們加油打氣。在教練們的鼓勵下,王海濤放下思想包袱。半決賽中再次面對加拿大隊時,面對最後一投決定勝負,王海濤拋開雜念放手一博,最後以4:3戰勝加拿大隊,晉級決賽。決賽中,面對勁敵挪威隊,王海濤與隊友配合更加默契,最後以6比5戰勝挪威隊,獲得冠軍,實現我國冬殘奧會歷史上的首枚金牌。
站在領獎臺,看著五星紅旗伴隨國歌冉冉昇起的那一刻,王海濤深深的感受到這枚金牌的力量。這枚首金凝聚了多少教練員和殘疾運動員的期盼和凝望,十一載的寒來暑往,唯有『奪金的夢想』激勵著王海濤和隊友不畏艱辛、奮勇前行。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而王海濤的夢就是中國運動員更強、中國隊更強、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
在追夢的路上,中國輪椅冰壺隊永不停歇,王海濤要為龍江添彩、為祖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