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7日訊『春為歲首,農為行先。』入春以來,雙鴨山市強化組織領導,搶前抓早備春耕,資金、物資有序下擺,力爭打贏今年農業生產的第一場戰役。『要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種植業結構調整擺在突出位置。』市委書記宋宏偉強調,一要圍繞農民增收調結構,這是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二要圍繞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調結構,黨員乾部要帶領農民樹立新觀念、掌握新信息、學習新技術;三要圍繞市場需求調結構,市場需求什麼,就引導農民種什麼,以訂單引領種植結構調整;四要圍繞農業龍頭企業調結構,以龍頭企業帶動規模化、專業化種植養殖,深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五要圍繞優良品種推廣調結構,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研究培育種植新品種,實現提質增效;六要圍繞解決瓶頸制約問題調結構,努力解決資金、技術、物流等各種瓶頸問題,引導廣大農民從單純重視產量到重視綜合效益轉變,不斷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寶清縣朝陽鄉千畝有機富硒小麥拉開春播序幕。
市場裡『謀』出路
早春四月,沈睡了一冬的黑土地再一次蘇醒,寶清縣七星泡鎮田間地頭、果蔬大棚裡到處都能見到農民們忙碌的身影,處處呈現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

寶清縣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水稻智能催芽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走進紅峰村香瓜種植基地,一排排白色大棚映入眼簾,一株株翠綠的香瓜長勢喜人。大棚內,幾名婦女正在忙著給壟覆膜,為香瓜苗移栽做准備。『這些年大棚香瓜效益不錯,主要是緊跟市場的腳步,選用好的品種,用著有機肥,現在品質不好站不住市場,必須要提高品質。』老瓜農章平說,近年來,他帶動村裡的其他幾戶種香瓜的村民成立了專業香瓜種植合作社。去年,合作社的香瓜因為成熟早、品質好,口感甜,產品供不應求。

集賢縣福利鎮勝利村東一塊玉米實驗田內,機耕人員正在進行施肥作業,該地塊今年預計種植50餘個玉米品種。
勝利村的中草藥種植也是七星泡鎮的特色產業之一。『我們村山地多,適合種植中草藥,現在市場中草藥需求量大,國家還有種植藥材的優惠政策。』養羊大戶胡蘭生看好了中草藥市場,他今年開始試種2?白芍。按照目前白芍的市場收購價格,刨去2萬元的種植成本,每?地每年最少可以多收入5000元。年初,在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勝利村領導帶領著村民走出去、看市場,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不再讓傳統玉米、大豆種植成為唯一的選擇,目前勝利村已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白芍、赤芍、黃?等中草藥。
在蘭鳳村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旋耕機在黑土地裡撒著歡旋地起壟,准備著春耕。今年海山通利谷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流轉的450畝種植高蛋白大豆。相比玉米種植,蛋白含量高、品質較好的大豆價格相對較高。現在基地已與河南省安陽雙強腐竹廠簽訂銷售合同,銷售有了保障。同時基地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實行大壟四行種植形式,合理密植增產增收,促進農民增收。

集賢縣烤煙園區有育苗大棚40棟,可滿足2萬畝烤煙母床育苗和9000畝子床育苗的需要。春耕期間,每天有180餘人在這裡作業。
這邊七星泡鎮打破傳統種植特點,多想點子,勤探路子。那邊,寶清縣朝陽鄉朝陽村紅星屯千畝有機富硒小麥園區的播種,為全鄉春播生產開了好頭。
朝陽鄉今年農業種植結構繼續呈現調優態勢,預計將播種訂單『雙高』大豆2萬畝、糯玉米0.8萬畝、訂單富硒水稻1萬畝、訂單小麥0.5萬畝、紅小豆等雜糧0.3萬畝、水田休耕種植油菜2100畝。全鄉農業發展呈現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新氣象。
還有集賢縣永勝農機合作社,今年在推進優質水稻種植的基礎上將種植鮮食玉米1200畝,現已完成鮮食玉米相應農資儲備工作。4月15日,合作社開工建設了總投資1000萬元的鮮食玉米冷藏加工車間,其中包括冷藏車間2000平方米、速凍車間500平方米、加工生產車間2000平方米,
『提昇優勢重在調優,必須強化市場意識和市場導向,否則就調不了、調不動。』今年,雙鴨山在種植結構調整中准確把握市場規律,種植結構調出一派新景象,廣大農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闊。
全市今年農作物種植面積預計621萬畝。其中,水稻125.8萬畝,比上年減少6.8萬畝;玉米255.8萬畝,比上年增加30萬畝;大豆196萬畝,比上年減少32萬畝;雜豆7萬畝,比上年增加1.4萬畝;蔬菜12.7萬畝,比上年增加0.3萬畝;油料0.5萬畝,比上年增加0.3萬畝;飼草飼料0.6萬畝,比上年增加0.5萬畝。
目前全市春棚室蔬菜和食用菌生產正在有序開展。截至4月初,全市越冬生產的蔬菜棚室達到159個,品種有油豆角、黃瓜、青椒、西紅柿、草莓、韭菜、婆婆丁、花卉等幾十個品種。全市食用菌基地已生產及購進菌包597萬袋,進棚195萬袋,品種主要為黑木耳、花菇、香菇。全市計劃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50個,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
大糧倉『綠』起來
雙鴨山市是我省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歐盟認證的有機食品基地,原糧品質優、產量大。
『需要依托科技支橕,壯大綠色農業這個優勢。』雙鴨山農委負責人表示,前年開始,這個市努力打通科研單位、農業經營主體、涉農企業的合作,讓科技含量更高、更精細化的生產方式落到田間地頭和企業生產線上。
集賢縣積極和東北農業大學溝通,建立東北農業大學博士流動站,引進優質高效大豆品種東農252,建立實驗基地,共種植1萬畝,通過訂單銷售、農企對接為農戶節約生產成本150萬元,直接增加經濟收益167萬元。
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3月上旬組織村民12人到省農科院聯系農業專家,並與農科院專家簽訂技術和信息支持協議。
強化科技支橕必須充分發揮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在饒河縣萬畝高效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內,一棟棟排列整齊的水稻育秧大棚映入眼簾。大棚內一派繁忙的春播景象,擺盤、撒籽、壓籽、蓋土、覆膜,一道道生產程序有條不紊。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示范園區綠色水稻種植面積8000畝,20戶農民都加入了饒河縣富饒水稻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管理下,示范園區內的水稻生產實行統一購種,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帶動農民們實現增產增收。合作社從4月14日水稻種子催芽後,就開始指導農戶育苗,目前,園區內66棟大棚已完成55棟大棚的水稻育苗。
寶清縣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則形成了集科研、示范、就業、培訓、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確保農業生產高效安全。
綠色農業需要狠抓農業『三減』工作落實。雙鴨山制定下發了《全市農業『三減』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農業『三減』行動專家指導組,制定了具體技術方案,加強了農業『三減』技術宣傳培訓,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服務組織,采取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更新噴藥器等多種措施,大力推進農業『三減』耕作模式,減少不合理化肥、農藥和除草劑投入。2018年全市計劃農業『三減』示范基地面積73萬畝,目前已全部落實到具體地塊。
科技支橕離不開農業科技培訓。去冬今春以來,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市農委加大了對基層農村乾部和農民多層次、全方位科技培訓力度。先後開展了信息員培訓、農資種子經營業戶培訓、重點農業技術培訓、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培訓、農業互聯網+知識、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民創業創新等多項培訓工作。截至目前,通過舉辦農業科技之冬活動和新型農民創業培訓班等形式,全市共培訓農民9.5萬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290期,發放科技書籍、資料1.9萬份。
信息時代也讓備春耕生產『科技味兒』更濃了。在備春耕的忙碌時節裡,友誼縣成富鄉的農民們一改往年奔走在農資市場的習慣,坐在家中,足不出戶,借助電腦或手機就可以買種子、選化肥。鼠標一點,農資就被送到家中。
不但農資准備依賴網絡,農業信息技術的網絡傳播更加方便了農民。很多農民通過手機、網絡平臺等方式隨時了解農產品銷路、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等。從過去的『種下再看』變成了現在『看准再種』,如今,『信息備耕』已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打探市場行情的『望遠鏡』和致富增收的『導航儀』。
貧困戶『穩』脫貧
4月23日,在寶清縣萬金山鄉金山村富硒辣椒種植基地大棚內,合作社成員正在緊張作業,將處理過的辣椒種子均勻撒到苗床上,覆蓋一層0.5?1厘米厚的細土。待種子發芽後,幼苗將被移栽在大地中。
這個總投資350萬元的1500畝富硒辣椒種植基地,是2017年縣委、縣政府扶持的新建項目,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經營組織模式,鼓勵村民入股分紅,帶動周邊貧困戶,並針對精准貧困戶專項制定了金融扶貧、用工扶貧、技術扶貧、股金分紅等4種幫扶措施。預計將帶動全鄉107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這是雙鴨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精准扶貧的一個生動縮影。市委書記宋宏偉指出:『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將助推產業發展與扶貧有機結合,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真抓、細抓、實抓產業結構調整和種植業結構調整,謀劃好產業扶貧道路。』
大力培育帶動龍頭,『訂單種植』的脫貧路越走越寬。4月18日,在夾信子鎮黨委、政府的牽頭下,團結村村主任與寶清縣豐收人谷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扶貧種植項目糧食訂單》稻花香7號專項種植收購合同,涉及種植面積630畝,按國家儲備價格粳稻三等收購價格基礎上加0.4元。合同明確了完成水稻成品加工後,在本訂單收購價格的基礎上,針對13戶貧困戶142.35畝種植面積,再增加0.7元補助。
為破解貧困村產業發展難題,夾信子鎮依托現有優質水稻資源,致力於打造撓力河區域綠色富硒品牌,大力推廣『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訂單基地』的帶動模式和利益聯接機制,既解決了貧困村、貧困戶的賣糧難問題,又增加了收益。
因地制宜選准致富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集賢縣永安鄉青春村56歲的貧困戶於國瑞,本人患有糖尿病,妻子患有心髒病、膽囊摘除,老兩口與外孫女共同生活。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加入永安鄉彩葉苗木合作社,利用房前屋後空餘土地發展樹木種植,現已種植各類苗木210棵,已分得的土地租金和栽樹人工2470元,苗木銷售後還可獲得利益分紅;此外還帶地入社加入永安鄉菌肥大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預計年底可脫貧。
乾部們『沈』下去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全市各農資市場和田間地頭,到處是一派繁忙的備春耕景象。助力春耕,市扶貧工作隊責無旁貸。全市55支定點駐村扶貧工作隊搶抓備耕關鍵時期,全面落實幫扶責任,加大對貧困戶、特困戶春耕生產的扶持力度。
集賢縣福利鎮青山村地處偏遠,市交通運輸局駐青山村扶貧工作隊於2017年年底幫助村裡建成了電商綜合服務站,加強了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系,借此,村民栽種的山木耳、山野菜等農特產品成功地走出了山村。今年3月底,青山村還成立了青平郡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化養殖,進一步激發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
集賢縣集賢鎮山河村村民在市教育局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豆制品加工廠。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天生產豆制品1000斤,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將得到解決。
市農委黨員乾部們也正通過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責任擔當、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辦事效率,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樹立新作風、展示新形象、實現新作為。
『我們之前通過腳踏實地、埋頭苦乾,推動了市裡農業農村工作的發展。』市農委負責人表示,但對照更高要求,對照省委、市委提出的問題,全委上下在解放思想、工作細化、服務水平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差距。『我們要以春耕生產為戰場,衝在前、做在前、想在前、抓在前,深入各縣區對春耕生產工作進行督導,全面了解和掌握春耕期間各項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解決,確保春耕春播期間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截至目前,春耕期種植業資金總需求為21億元,已籌20億元,其中自籌10億元、農貸10億元。全市種子總需求為2.2萬噸,已下擺2.1萬噸,佔總需求的94%;農膜總需求為1350噸,已下擺1340噸,佔總需求的99%;化肥總需求14萬噸,已下擺11萬噸,佔總需求的76%;農藥總需求1170噸,已下擺862噸,佔總需求的74%;柴油總需求3萬噸,已下擺2.8萬噸,佔總需求的88%。
全市水稻應催芽5525噸,已催芽4980噸。全市水稻應育苗面積為883萬平方米,已育苗為820萬平方米,佔應育苗93%。應泡田面積為122.5萬畝,已泡田1萬畝,佔應泡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