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出了居民家又去敬老院 跟著冰城首批全科醫生走社區
2018-05-03 10:27:16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宏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平時一些小毛病,就來社區醫院看了,各種化驗都能做,主要是一個大夫就能看幾個小毛病,不用挨個科室跑了。』有細心市民在社區衛生中心發現,內科、外科、兒科等診室已合並成了全科診室,社區看病找全科醫生就行了。

  4月24日,記者跟隨哈市南崗區和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凱峰醫生,體驗了這位哈市首批認證的全科醫生『全能』的一天。

  『下片兒』 隨訪高齡老人治病也醫心

  24日8時35分,按約好的時間,劉醫生帶著助手一起來到儀興小區80歲宋桂芬老人家,她因老年病在家臥床多年。老人一看劉醫生就高興地握著她的手,特別配合讓醫生測了血糖、血壓和心率。『阿姨,今天血糖有點高啊,其他都挺好,不能總吃面條和粥,容易昇糖。』劉醫生囑咐老人。

  『我媽有點便秘,血糖還高,想給她吃點粗纖維的東西,她還很挑食,碰到一點粗的東西都吐了,劉醫生你跟她說說,她最聽你的話。』老人的女兒王麗說:『社區醫生每半個月就能來一次,我媽年齡大了,長期臥床,脾氣也不好,還總懷疑自己得這病那病的,醫生給檢查一下,說點鼓勵安慰的話,特別管用,每次醫生走後她心情都可好了,特別聽醫生的話。』

  9時30分,劉醫生和助手拎著醫療箱又趕往儀興陽光老年公寓。『昨天老年公寓院長打電話說這兒有位老年人血壓不穩,得去看看。』劉醫生說。當劉醫生走進老年公寓時,老人們正在包餃子,手上沾著面就圍過來,紛紛要求給自己檢查一下身體或測血壓血糖。劉醫生和助手分別給老人檢查。

  『我們今天包餃子,你們也留下來吃吧。』單公奇老人知道自己的血壓挺穩定,很高興開始跟醫生聊家常。『每次來檢查身體,老人都不願意讓走,拉著能聊一上午,把我們都當自己的孩子。』劉醫生說。

  『別小看我們平時與患者的聊天,是治療心病的最好方式。』劉醫生說,她在社區醫療機構工作20年了,到不方便去社區就診的婦幼老人群體家中隨訪看病被她們稱為『下片兒』,除了少數孕婦和重癥精神病人外,多數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社區全科醫生對婦幼老人群體除了進行身體疾病治療外,精神關懷和心理疏導也同樣重要,幫助病人提昇精神狀態對疾病治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個診室 全家人看幾種病

  10時45分,當劉醫生趕回和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已有幾位病人和家屬在等著向她諮詢病情,涉及兒科、呼吸科、皮膚科等多科目疾病。

  『我家孩子12個月,我懷孕時妊娠糖尿病,怕對孩子有影響,今天想給孩子化驗血糖,需要嗎?』一位孩子媽媽諮詢。劉醫生告訴她,媽媽患妊娠糖尿病不會影響孩子,完全不需要給孩子化驗血糖,建議孩子媽媽關注自己的血糖。

  『我在大醫院檢查是肺炎,按醫囑在咱們社區醫院點了幾天阿莫西林,怎麼這幾天咳嗽還嚴重了呢。』65歲的張女士說。劉醫生告訴她:『建議你化驗一下是不是支原體感染,現在混合感染的情況多。』

  『您看孩子手上起疹子了,得上什麼藥啊?我感冒了,想驗血查一下是什麼類型的感冒。』孩子媽媽劉女士抱著25個月的孩子諮詢兩個人的病情。

  『我們娘倆這點小病,要是去大醫院得折騰一上午,現在在一個全科診室就都解決了,真是又快又方便。』劉女士說。

  12時10分,劉醫生送走了最後一位患者,『我們社區平時上午來就診的人多,下午我們主是對上午患者的檔案進行整理,回復社區居民健康管家群裡的居民微信問診,還要再定一下第二天居民隨訪計劃。』

  全科醫生非全能 轉診大醫院走綠色通道

  哈市南崗區和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麗影說,雖然她們平時稱全科醫生是『三頭六臂』的全能人,但遇到急性疾病或超標慢性病,因社區醫療設備和藥品受限,會建議患者進行轉診到大醫院,社區與哈醫大二院、哈市一院兩家醫院有服務協議,醫院設有專門全科醫生對接社區,設立『綠色通道』,無需再檢查就可直接辦理住院手續。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5名全科醫生,未來通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要達到8人。

  記者從哈市衛計委了解到,目前哈市通過全科醫生認證的醫生有473人,主要工作在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缺口巨大。省衛計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團隊在醫保控費方面起到『守門人』作用,也將推動我省醫療衛生服務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我省自今年起組織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連續實施3年,現已完成首批培訓,3年共培訓4500人。同時,全省按區域由高等醫學院校承擔理論培訓和臨床技能考核工作,同步進行。目標是到2020年,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各市(地)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至少2名全科醫生。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