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鄉村振興 龍江先行》綏化篇:新農村產業推動"農耕"發展(上篇)
2018-05-07 10:3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龍江先行,從即日起,東北網將深入龍江大地各村屯,從鄉村產業、鄉村人纔、鄉村文化、鄉村生態和鄉村組織五方面進行采訪,全方位展示龍江鄉村發展新變化,全角度記錄龍江鄉村振興新征程。

肇東市昌五鎮昌盛村觀光長廊。

  東北網5月7日訊(記者 陳顯春 編輯 王艷)『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簡稱:都城地)系綏化發展建設總目標,『都城地』建設為綏化農耕文化注入了新活力,逐田而居的村莊煥發新機。5月2日,記者走進綏化市肇東、蘭西、望奎等地采訪鄉村產業,果蔬種植、新型經營主體、鄉村旅游等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基本成型,新農村踏上振興新征程。

肇東市裡木店鎮永豐村支部書記張旭旺。

  龍江的五月,丁香花、杜鵑花爭相怒放,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對王屯巷道兩側的桃李花傲然枝頭。該村作為曾經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綠籬成行、柳樹成蔭,如今又多了一景——桃李飄香。東安村黨支部書記於艷波說,由村裡免費提供樹苗,在庭院內和庭院外空地種植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價值的桃李樹、大秋果樹等,美化了環境也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村已種植各種果樹4600棵,平均每戶3-4棵,果樹單株產量40-60斤,收購價為每斤4元。對王屯東側,是今年通過土地流轉采用企業+支部+農戶模式建設的50畝桃李園,桃花開滿枝頭,這些均為4年生的桃李樹,栽種當年即能產果。東安村距哈爾濱市30多公裡,因地制宜發展果蔬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村民家院內外栽種的果樹。

  5月2日,東安村村民於佔濤正在家中的小菜園裡種菜,他家兩口人,小菜園的菜吃不了就出售給綠晟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然後由公司統一對外銷售。

  綠晟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鮮切菜直供東北三省必勝客、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及哈爾濱空港等中高端餐飲企業,該公司坐落在東安村的蔬菜產業園區。130多棟大棚裡的穿心蓮、球形生菜、秋葵等中高端蔬菜品種即將進入成熟期。於艷波說,園區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吸納勞務方式,使離地農民變成產業工人;通過帶地帶資入社方式,使406戶貧困戶入股園區,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7年,東安村村集體收入147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00元。

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垃圾由專人清理。

  鄉村產業振興,核心要在產業規模上做文章,農村新型經濟主體的出現,不僅實現了規模擴張,同時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使農業提質增效。肇東市裡木店鎮永豐村走的便是新型經營主體之路。永豐村黨支部書記張旭旺每天都很忙碌,忙著維護客戶、找市場,思考著如何延伸農業產業鏈,作為帶頭人的他,目的只有一個,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

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綠晟原蔬菜基地。

  在這個人均收入2.16萬元的村莊裡走訪,寬闊的馬路串連著一座座農捨,現代中又不失原始味道。據張旭旺介紹,村裡一部分人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人在合作社裡打工。永豐村2010年成立了黑龍江裕村香米業有限公司,從事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及銷售,公司現有種植基地5000多畝,公司雜糧出口日本和韓國。張旭旺說,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基,以村集體牽頭發展新型經濟主體,完成了農民由傳統種植向加工轉換要效益,永豐村的人均收入從10年前的4000元上昇到現在的2.16萬元,變化是堅定不移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桃李園花開枝頭。

  同張旭旺一樣,作為農村帶頭人的肇東市昌五鎮昌盛村黨支部書記趙洪禮,因村裡正在建設產業項目和對原有的項目進行維修提檔昇級,他事無巨細都要過問,講話多了就患上了咽炎,一片接著一片地吃著藥。今年7月份,以他為原型拍攝的電視劇《趙昌盛》將在村裡開機。這部電視劇寄托了趙洪禮太多的心思,他認為這是擴大昌盛村對外影響力、增強游客吸引力、確保昌盛村走向昌盛的最好時機。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利用劇組在村裡拍戲的契機,每晚都讓演職人員到村裡的兩處大舞臺演出,村民花5塊錢門票觀看,然後憑票還能領到同等價值的蔬菜,蔬菜賣出去了、村民文化生活豐富了、劇組演員也有了額外收入,一舉數得的好事。

肇東市昌五鎮昌盛村街道一角。

  趙洪禮的點子多,好想法均圍繞村裡現行條件展開。他上任三年來,共植樹6.5萬棵,將村屯所有的廢棄土坑全部填平,村容村貌徹底改觀。他利用一個廢棄土坑打造了近千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和農業觀光園,在觀光園的果園裡,他正在設計規劃兒童水上樂園,兒童一邊戲水一邊觀果,一定別有意境。

  目前,昌盛村的200棟蔬菜大棚正在建設中,民俗園、觀光花海正在規劃建設,還有即將建設的佔地200畝的集游、玩、吃、住於一體的高標准房車小鎮。鄉村旅游、規模化品牌化高效化種植業,是趙洪禮為昌盛村設計的產業發展思路,他反復提及昌盛村的三產融合是用一產的規模種植,帶動二產的品牌化銷售、發展三產鄉村旅游;反推三產旅游能促進二產品牌的銷售和一產規模化農業發展。為了昌盛村的發展,趙洪禮個人墊資近500萬元,有人說他不值,有人說他傻,趙洪禮卻說,看到昌盛村一點點走向昌盛,他很有成就感。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聚文明力量 促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