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十年後重返震區 黑龍江省地震專家孫柏濤:這裡的人們很堅強 汶川建設的比十年前還要好
2018-05-12 13:30: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12日訊 5月12日,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孫柏濤受邀參加了在四川成都舉行的『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和十年前的那次到訪不同,這一次,在當地的所見所聞所感,讓孫柏濤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當年,汶川發生8.0級地震,房屋大量倒塌,許多人被埋壓。成都的房屋雖未大面積損毀,但街路樓房晃動很厲害。當時成都市民都很驚恐,不敢回家住,都聚在街上睡覺。』孫柏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地說:『但這次來成都,感覺完全不一樣,城區非常繁榮。我們國家是一地受災、全國支援。這幾年不管是成都還是汶川、北川、映秀都建設的非常好,比十年前還要好。』

照片由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提供

  地震當天趕赴災區 成為首批進入重災區的救援隊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災情震驚全國,一場全國支援四川災區的抗震救援大戰役由此拉開。當天,孫柏濤和工力所的地震專家們迅速趕赴災區,成為首批進入重災區的救援隊。

  據孫柏濤回憶,當時汶川縣城房屋受損慘重,映秀、臥龍等8鎮被夷為平地,北川縣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很多災民被埋壓,急需救援。科學有效的救援,需要地震專家對現場進行地震災害評估,據此提供施救決策。

  孫柏濤是聯合國災害評估專家委員會成員,也是我國資深的結構工程專家,具有豐富的地震現場應急救援經驗。在救援中,他臨危受命,與同事們在滑坡、餘震的威脅下,徒步近四個小時進入核心震中區映秀鎮,調查記錄了第一手震害資料,為災民的生命搶救和安置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為極震區的圈定、科學救援和日後的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生命救援提供決策 爭分奪秒救人

  說到災區救援,大家都知道醫生、軍人的作用,卻鮮少有人知道地震專家的工作性質。在餘震的頻頻威脅下,用什麼方法救人纔能最大限度降低搜救人員的傷亡?什麼時機施救纔能保障壓埋人員不受二次傷害?震中地區的哪些房屋還會倒塌?哪些可以暫時住人?哪些建築內還可能有生存者?在救援中,這些都需要地震專家給出科學判斷和決策。

  在救援現場,孫柏濤每天要做的就是在保障施救人員和被救人員都安全的前提下,指導他們盡快搶救被埋人員。『如果救援方式和時機不對,施救人員和被救人員都將遭遇致命危險。』據孫柏濤介紹,他到達地震現場的第一天,正值國家救援隊在都江堰市中醫院住院樓垮塌現場對一名壓在廢墟中的女性施救。由於沈重的橫梁壓在她身上,稍一撬動,她就聲嘶力竭的哭喊。『那裡坍塌的很嚴重,能在瓦礫中找到活人很不容易。』孫柏濤清晰記得救援現場凝重而淒慘的氛圍,危機當頭,生命寶貴,作為救援專家,他必須盡快想辦法救出這名還有生命跡象的女士。在對現場進行細致勘察後,他提出先用千金頂支橕上面橫梁,擴大生存空間,然後將瓦礫碎渣移出廢墟外,以防壓埋其他待救人員等方法,使救援得以順利進行。『當時救援非常艱難,十幾名救援隊員用了8個多小時,纔將那位女士從橫梁碎瓦下救出。』孫柏濤說。

  2008年5月14日,國家救援隊在綿竹市漢旺鎮的東風汽輪機廠搶救被壓埋的數十名職工,『當時,工廠樓體底層坍塌,職工們被壓埋在樓內,傷亡慘重。聽到救援隊來,傷員們激動呼喊「我還活著」「我在這」「救救我」』孫柏濤回憶說:『當時餘震不斷,危樓樓體兩側向中間傾斜,隨時有坍塌危險,救援隊一直無法展開施救行動。地震災後救援實際上就是與時間賽跑,因為每拖延一分鍾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一個人被埋在廢墟中一天,存活的希望是70%,7天後就下降到10%,只有爭分奪秒有效實施救援,纔能搶救出更多的生命。』

  他以最快速度勘察了施救現場後,果斷提出:這幢樓結構暫時處於穩定狀態,救援人員進入現場作業不會有致命危險。有了結構專家作後盾,救援隊員沒有後顧之懮,立即行動,在8個小時後,終於成功救出了第一個人。這次成功救援大大鼓舞了救援隊員的信心,此後,國家救援隊又接連救出多位壓埋職工。

照片由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提供

  再次重返震區 汶川北川建設的比十年前更好

  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孫柏濤重返震區,『12號到14號我在成都參加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15號會重返北川。』他說:『我一直關注著災區的發展變換,每隔一兩年就會來一次。就在去年,我再次到過汶川、北川、映秀等地。我們國家是一地受災、全國支援,現在這些地方恢復建設的比十年前還要好,街道、樓房規劃整齊,房子建的更漂亮,抗震等級更高,比以前更安全。』

  十年前,他在這裡搶險救災了99天,跑遍了大部分災害現場,目睹了觸目驚心的傷痛,也看到了當地人的堅強和溫暖,『這裡的人們很堅強,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件事是,當年我們在救災路上遇到了很多小孩,她們仰著笑臉對我們說「謝謝你們給我們救援」「災區人民永遠記住你們」那一刻,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孫柏濤說:『現在,看到這裡的人們過得更富足,把家園重建的更美麗,我感到特別欣慰。汶川地震給了我們很多教訓,也給了我們很多經驗。我有一個堅定的目標,那就是以後要建出更堅固、更抗震的房子,當地震災害再次來臨時,我們有能力讓更多人獲得生的希望。』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