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晨報5月14日訊 雖然嘴上說著不是為了等兒女,可5月13日一大早,張桂蘭還是坐到了養老院門口,不時向外張望。劉春霞和她說話,她有一搭沒一搭回著。劉春霞嘆口氣,這樣的情景在養老院,每一個年節她見得多了。
劉春霞是哈市南崗區夕陽紅老年公寓院長,一大早她給老人們買了花,可拍出來的照片怎麼看都不順眼。她知道,其實這一天,她們最需要的不是花,而是兒女的親情。
等待也是一種幸福
56歲的張桂蘭老家在尚志,幾年前老伴去世,她將農村的房屋變賣,改嫁到了哈爾濱。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四川當兵,小女兒在黃河路一家餐館打工。去年張桂蘭患腦梗住進了醫院,後老伴也和她分了手。大女兒相距遙遠無暇顧及,重擔都落在小女兒肩上。她將張桂蘭從醫院接出,本想送回尚志,終究有些不忍,最後找到離工作地點很近的『夕陽紅』,每月1300元錢。
小女兒剛滿20歲,她不敢曠工、不敢任性、不敢換新手機,更不敢辭職閑在家裡,她的工資關系著她和媽媽兩個人的生存。
『早晨10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她的女兒哪有時間來看她呢?』劉春霞嘀咕道。雖然明明知道結果,可她沒告訴張桂蘭。對這裡的老人來講,有時,等待也是一種幸福。
『我女兒走了嗎』
八點半不到,王淑香的二女兒就來看她了,當時她正坐在養老院後院曬太陽。二女兒找到她,想扶她進屋。她甩掉女兒的手,自己一瘸一拐走了進去。二女兒說,她腿沒毛病,主要是腰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了。對於老媽住在養老院,二女兒一直不能釋懷。
二女兒聽王淑香說,最近血糖有些高,出門去買血糖儀。
王淑香問大家:『我女兒走了嗎?』大家告訴她『沒有』。王淑香的表情『多雲轉晴』。
她和二女兒合不來,在一起總吵架,但她也知道二女兒心眼好。二女兒家住平房區,來養老院看她要倒幾次車,而且她還暈車。每次來,二女兒都會給她錢,前幾次是500,這次是200。二女兒只有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去了深圳。她家寬敞是寬敞,可是二女兒和女婿之間的關系有些僵。這樣的氣氛她覺得壓抑,所以不願去她家。
見女兒拎著藥和血糖儀回來,本來該露出笑容的王淑香重又陰沈了臉,她回到房間,准備和女兒來一番新的爭吵。
『當媽的哪有不惦記的呢』
83歲的李秀英身體硬朗,七八個兒女三個在身邊。12日李秀英的大女兒來了,她就住在附近,給老媽帶來了好幾個菜,提前為母親過了母親節。13日,二兒子告訴她,午飯後來接她,然後在他家住一宿,順便去社區按個手印驗證老年卡。這個消息讓李秀英心花怒放,一大早吃完飯便開始坐在正對門口的椅子上等。
劉春霞告訴她,你兒子下午纔來呢。她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是等他,我就在這坐坐。』說完去了自己房間,可不一會兒,又坐回了原位。
李秀英有七八個兒女,具體幾個她記不清了。大多數都在外地。『我也不識字,要不就寫封信問問了。』對她來講,遠也好近也好,十根手指頭都是肉。她伸出自己的一只手,翻過來調過去看,『哪一個都惦記,當媽的,哪有不惦記的呢。』
她重新望向門外,眼神交織著暗淡和希望。(文中除劉春霞外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