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市上,待售的菜苗整齊地碼放在塑料筐裡。
東北網5月15日訊 黃瓜、茄子、西紅柿……小小的陽臺上真是無所不種。近年來,我市出現一批『陽臺菜農』,這些追逐田園風情的人們,催生了城市生活中另一個經濟鏈條——菜苗經濟。
以前,市民想種菜要買菜籽自己育苗,如今,有經濟頭腦的菜農將菜籽培育成菜苗出售,幾元錢一袋的菜籽馬上身價倍增,每棵0.5元的菜苗銷量竟意外火了起來。
住在城裡熱衷當『菜農』
從青岡縣來到大慶隨兒子一起居住的張大娘,早年一直在農村生活,侍弄自家的菜園是她最開心的事兒。而現在住在城市小區裡,又不熟悉周邊環境,讓她很懷念過去的『菜農』生活。於是,她就找了幾個泡沫箱放在陽臺上,並且裝滿土。
5月10日一大早,張大娘專門跑到早市買了不少菜苗——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等等。
『像我買的辣椒苗,個頭約30厘米,綠意滿滿,根兒上裹著泥,用黑色塑膠小盆兜著,過段時間就能開花長出小辣椒,而且這種辣椒的口感也不算辣。』張大娘告訴記者,她買這些菜苗共花了30多元錢。
記者發現,如今很多市民都在自家陽臺上弄起了『陽臺菜地』,不辭辛苦地照顧著這些『開心農場』。
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年都是自己買菜籽育苗,今年她選擇去早市直接買菜苗。
『菜籽見果比較慢,不像菜苗,出苗後再伺候一段時間就可以見果了。生長期較短的辣椒只需一個月,西紅柿生長期相對較長,但兩個月也可以采摘了。』趙女士說。
賣菜苗比賣菜生意好
陽臺種菜,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如今一些年輕人也對種菜越來越感興趣了。
李小姐在一家公司做會計,她發現近期辦公室裡談論的話題全是『春播』。花盆、小碗、泡沫盒,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器皿,都成了同事們鍾愛的種菜盆。『大家都在辦公室坐久了,動手種菜既能活動活動身體還能當盆景看,一舉兩得。』李小姐說。
5月12日一大早,在廣源市場早市,馬路邊上早早地就被賣菜苗的商販佔滿了,從各個攤位前駐足的人群就能看出,眼下菜苗生意很紅火。記者看到,攤位前一位有些『五谷不分』的女孩,對菜苗盆栽很感興趣,圍著攤主『求科普』。臨走前,還向攤主打探,『一次性買幾十盆秧苗盆栽,能便宜多少』?
『賣菜苗比賣菜生意好!滿滿一塑料筐的土培辣椒苗,賣得只剩七八盆了。』攤主告訴記者,今年春天菜價一直不算高,同樣辛苦賣菜卻掙不多少錢,眼下正是菜苗上市的季節,他索性就不賣菜了,而是改賣蔬果秧苗。
自從乾起了菜苗銷售,生意就很火,一般一天能接待十幾個顧客,每人總會挑好幾種秧苗回去。攤主說:『很多人今天來買幾棵番茄苗,拿回去長得挺好,過兩天就會再來買幾株辣椒苗。』
據了解,五一後到六一前,這段時間雖然不長,但正是菜苗市場最火爆的日子。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蔬果秧苗,一天賣出幾百棵很平常,有時一個買家就能要幾十或上百棵。
攤主指著攤位前的泡沫箱和塑料筐說,攤位上賣的都是易於養護的蔬果秧苗,熱賣的有茄子、小番茄、黃瓜、辣椒、南瓜等,『零售價也不高,一般菜苗每棵0.3元-0.5元,草莓等水果苗就要明顯貴一些。』
果樹苗木銷售火熱
除了菜苗外,這個季節果樹苗木的銷售情況也非常好。
眼下,不少市民都開始自發加入美化小區環境的行列,自掏腰包買樹苗和花籽在指定區域栽種。家住龍鳳小鎮小區的孫先生,前不久花了5000元錢買了一批果樹苗,就為了美化小區。
『你看,這些都是我5月初買的果樹苗,栽在窗下不遠處,都活了,明年這時候就能看到它們開花結果了。』5月12日,家住東風新村4區的張大爺對記者說。
記者在市場采訪時發現,眼下樹苗銷售很紅火,李子、沙果、葡萄是最受歡迎的品種,果樹苗根據大小、品種不同,差價較大,最便宜的一棵只要10元錢,貴的一棵要一百多元,甚至更多。
受苗木生意的帶動,雞糞等有機肥料也成了『搶手貨』,不少買樹苗的市民都會買一些有機肥,種樹時灑上一些。
如何纔能買到好菜苗
雖然菜苗成為『城市菜農』們的新寵,但是如何選購菜苗也有許多說道。
一位菜苗攤主告訴記者,有些市民買菜苗時,往往愛挑長得高的買,其實選購菜苗時最好挑外形粗壯,看起來飽滿,葉片肥厚較綠,有精神的買,有的菜苗光是長得高,但看起來蔫頭耷腦,這樣的菜苗不容易存活。
同時,還需特別注意大風,大風會讓幼苗不易存活。
此外,良好的采光、松軟的土壤、施有機肥料、按時澆水,這些都更利於菜苗生長,但澆水不用過勤。如果想讓種出來的菜長勢好,也可以把黃豆煮熟發酵後,適當地拌在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