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打造"大慶品牌"金字招牌 助力全民共享品質生活
2018-05-18 09:19:15 來源:大慶網  作者:潘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聞背景

  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這個日子是2017年4月國務院發文確立,這一重要決策對凝聚社會共識、發展品牌經濟、建設品牌強國將產生深遠影響,它開啟了我國品牌建設新的裡程碑。

  此前,我國、我省已全面實施品牌基礎建設工程: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昇級的意見》;2017年3月,《黑龍江省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昇級的意見》發布。

  我市品牌建設工作也正層層推進:2017年12月,我市《2018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品牌強市戰略工作要求;2018年年初,市市場監管局成立品牌辦,全面調研我市品牌建設情況,制定我市品牌創建規劃。

   記者調查

  全市現有注冊商標總量10878件,商標有效注冊數量在全省名列第五。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77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件,『龍江老字號』2家;有16家企業18個產品獲『黑龍江省名牌』稱號;56個QC小組成果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其中6個小組被推薦『全國質量管理小組』,佔全省總數43%;推薦2人申報2017年全國質量獎個人獎評選;國家級農業標准化示范區11個,國家級服務標准化試點2個,已發布地方標准58項、采標234項;魯班獎5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個;市政金杯獎1個。

  品牌建設工作對我市經濟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可惠及哪些群體?作為品牌創建的主體企業會有哪些紅利?……針對市民、企業關心關注的問題,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韓福生一一予以解答。

  大慶已經培育出一批『大慶品牌』。大慶日報記者孫娜攝

  我市品牌創建規劃發展目標是什麼?

  韓福生:到2020年,形成『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專家指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品牌建設機制,品牌培育、發展、保護和管理能力大幅提高。發展培育『大慶制造』金字品牌,培育一批攻堅克難、創新卓越的『大慶工匠』,建成質量過硬的優質工程、百年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業務素質優良的品牌行業團隊(企業),培養一批技術過硬、經驗豐富、創新能力較強的品牌建設人纔。

  到2020年,我市商標有效注冊量突破12000件。培育創建有機認證示范區2個,國家知名品牌示范區2個,國家農業標准化示范區2個;培育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件以上;有機產品認證80家證書突破200張,綠色食品認證證書260張,農產品無公害認證證書290張;魯班獎、市政金杯獎獲得企業或項目達6家(個)、獲龍江杯優質工程10個;4A景區達到15個。此外,各行業、各部門要積極爭創本行業、本部門各級獎項。

  此項工作意義何在?

  韓福生:市場經濟是品牌經濟,只有做強做大品牌,增強企業競爭力,纔能提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

  當前,我市經濟正處於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排頭兵,要求我們深入實施品牌強勢戰略,推動產業優化昇級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我市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競爭。

  此外,品牌創建工作也符合市民期待。市民對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都有更加立體的需求,提昇品牌動力纔能將大慶打造成為讓百姓全方位滿意的『品牌強市』。

  品牌創建主體有哪些?他們可享受哪些紅利?

  韓福生:品牌創建主體很廣,可以是市場主體(超20萬戶)、社會組織(超千家)、大慶工匠以及我市普通老百姓。

  當前,我市市場門檻已經『放到位』、『扶到位』、『乾到位』,隨著多證合一、全城通辦、集群注冊等一系列便企實事落地,我市市場主體『無障礙』准入正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強大的推進力。

  品牌創建方面,我市將形成配套的保障措施。比如在完善制度機制方面,將推動品牌無形資產出資和擔保功能的落實,有效解決品牌價值的評估、出資、擔保等問題;對國家級、省級品牌產品,在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科研立項、項目審批、投資融資、信貸資金安排、進出口管理、企業改革重組等方面可獲優先扶持,在質量管理、環境管理、企業登記與年度報告、技術基礎工作、信息諮詢等方面享受優先服務;對列入品牌培育發展規劃的企業在項目立項、用地標准、能源供應、政府采購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提高企業創牌積極性;對符合條件及相關政策規定的企業,做好納稅輔導和服務工作,開闢綠色辦稅通道,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完善創牌評價體系,加強信用建設;廣泛開展『百家爭名牌、千家創品牌』活動,積極引導幫助有條件的企業爭創品牌,形成全社會『知我品牌、宣我品牌、用我品牌、建我品牌』的輿論環境。

  此外,還將建立獎勵機制,設立品牌專項獎勵基金,對獲得國家級、省級以及市級品牌將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鼓勵企業內部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對質量創新、管理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品牌建設作出傑出貢獻的部門和人員給予獎勵。

  品牌建設如何惠及普通老百姓?

  韓福生:一個城市品牌建設的核心,其實是這個城市的品牌定位。

  城市品牌的核心內涵代表的是這座城市獨特價值的各種資源,比如歷史遺產、產業集群、人居環境等立體的、全方位的要求。

  品牌建設從長遠來看建設的是一個城市的品牌,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昇市民自豪感、認同感、推動城市文明發展,還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和人纔的關注,有利於開展對外交流和合作,更有利於本地區企業的發展。

  與先進發達城市相比,我市品牌建設有哪些不足之處?

  韓福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政府『品牌強市戰略』,推進我市品牌建設工作持續深入開展。近期,我局組織帶隊赴溫州、蘇州、淮安以及大連,專題考察學習品牌建設工作。考察組先後聽取了以上四地品牌建設總體情況介紹,重點圍繞品牌創建、品牌培育、如何發揮政府在品牌建設中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學習、座談和交流。並借鑒溫州等四市的經驗和做法,對當前加快推進我市品牌建設工作進行了認真思考和研究。

  可以說,當前我市品牌建設工作由於受地域、經濟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相對於溫州等地市來說,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首先,是觀念上的制約,在我市,傳統上比較重視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發展,但當今的品牌是城市建設的全方位品牌,是一個基於頂層設計的、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從頂層架構進行全盤考慮。其次,全市品牌建設的『政府、企業、社會齊抓共管』的氛圍還未形成,企業和社會的認識性不強、積極性不高,參與意識不濃。第三,企業創新發力、內生發展動力不足,打造品牌文化價值和品牌專屬氣質的能力比較弱。表現為大眾化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面向全省、國內產品多,面向國際的少。引進、掛靠的技術多,自主品牌少。第四,品牌的支橕與品牌經營能力偏低,有的企業對品牌保護與維持力度不夠。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小營銷,輻射面窄,品牌影響力弱。比如有的產業園區、示范區品牌多、小、散,影響力不大,加之產業鏈條短,精細深加工產品缺乏,集聚效應不明顯。第五,在『新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企業融入新經濟不夠。利用『互聯網+』、『科技+』『平臺+』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為品牌發展服務的能力不足,不斷融入『新經濟』,提高嫁接『新經濟』的能力需要提高。

  大慶這座城市,即將確立怎樣的品牌戰略?

  韓福生:我市在推進品牌強市戰略上有三項主要任務。

  第一是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大力培育發展以農業『三品一標』為基礎的綠色有機農業品牌;壯大提昇裝備制造、油化、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品牌;加快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品牌;重點打造旅游文化、健康養老、金融商務、軟件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品牌;打造以推行先進施工工藝、獨特施工方法為重點,以建築質量安全為保障的建築業品牌。全市加快構建形成『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經濟-品牌城市』的發展格局。

  第二是強化品牌梯次培育。引導企業牢固確立品牌意識,通過行政推動和服務指導,實現企業普遍申請注冊商標,加快創建自主品牌;對已經擁有市級以上注冊商標和品牌的企業,進一步加強品牌規劃引導力度,全面提昇經營管理水平,培育創建品牌文化,積極爭創中國和黑龍江省等高知名度品牌;對已經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等高知名度品牌的企業,在鞏固自身品牌價值的同時,指導和幫助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加快推進品牌國際化建設進程。

  第三是加強品牌載體建設。加快建設品牌培育基地,對肇源大米、沃爾沃汽車等產業基礎良好、已形成一定集聚優勢、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組織實施系統的品牌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活動,集中培育自主品牌,推進產業和品牌集聚發展,提昇產業和區域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此項工作的重點是什麼?

  韓福生:我市的品牌建設是有一定的基礎的。據統計,我市去年申請商標注冊、注冊商標的件數同比增長44.1%和18.5%。

  今年年初,我局成立品牌辦,牽頭開展全市品牌建設情況調研、研究制定品牌建設政策措施等。

  今年,我市將全面實施品牌基礎建設工程,積極推動形成黨委政府重視品牌、標准引領品牌、市場主導品牌、企業創建品牌、行業管理品牌、輿論宣傳品牌、社會崇尚品牌獨具特色的大慶品牌文化建設氛圍。

  按照工作時效計劃,今年第一季度,將開展了對全市品牌建設工作專題調研,深入全面了解我市品牌建設工作現狀,摸清品牌底數,質量狀況。總結撰寫《全市品牌建設調研報告》,對全市品牌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立體的透視。初步制定《大慶市品牌創建實施意見》,指導推進全市品牌建設工作;第二季度,全面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完善充實《實施意見》,並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對《實施意見》進行任務分解;第三季度,按照年初工作目標任務,我們將通過穩步推進區域特色品牌建設,強化品牌梯次培育,培育壯大大慶知名品牌。通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政府培育品牌政策措施的雙效機制,引導企業以『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目標,開展品牌培育、創建、宣傳活動,提昇產品和服務的功能、質量、價值,形成大慶自己獨有的品牌優勢;第四季度,對全市品牌建設工作進行總結梳理,完善品牌培育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設、培育標准和評價體系,年終將開展考核,全力推進品牌建設工作深入發展。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