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搜 索
【如果國寶會說話】黑龍江省博物館之紋銅鏡:中國金代銅鏡界花魁
2018-05-22 15:15: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22日訊(記者 周秘 編輯 王艷)duang!duang!duang!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22日,東北網記者走進黑龍江省博物館,用98k電眼征服十大『鎮館之寶』,聽它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金代銅坐龍:省內最具分量的國寶級文物 江湖人稱『龍哥』

金代銅坐龍。(圖片由黑龍江省博物館提供)

  『我的大名叫銅坐龍,生活在金代早中期皇室,堪稱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種文化的融合和發展,江湖人稱『龍哥』。1956年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金上京會寧府遺址被人發現。聽說我還是黑龍江省內最具分量的國寶級文物,現在也有了國家一級文物的頭銜。』

  『我不僅有內涵,長得也不賴。我是黃銅質鑄造而成的,集龍、麒麟、獅、犬形象和特點於一身,呈蹲坐式,龍首微揚,張口似吟嘯,肩微前弓,前左腿翹起,爪飛踏瑞雲,瑞雲與後腿相連,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與地面相連,龍尾上翅向外卷曲,龍首、肩部和四肢飾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動亦靜,浩氣凜然。』

  金代紋銅鏡:繪有官員春耕圖堪稱金代銅鏡界花魁

金代人物故事鏡。(圖片由黑龍江省博物館提供)

  『我是一面有著千年歷史的山水人物故事紋銅鏡,1975年從黑龍江省綏棱縣境內的一座金代貴族墓葬中被人發現,當時大家都誇我保養的好,皮膚光亮沒有鏽蝕而且保存完好。我後背上刺青的上半部分是一副官員們春耕的圖景,表達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寓意;下半部分是一對雌雄鯉魚正在河水中相互追逐,掀起朵朵浪花。大家都說我堪稱中國金代銅鏡界的花魁。』

  金代齊國王墓絲織品服飾:袍、裙、襪、冠帽一應俱全成『高顏值模特』

金代齊國王墓絲織品服飾。(圖片由黑龍江省博物館提供)

  『我們是金代齊國王墓絲織品『服飾模特』,1988年5月,黑龍江省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有『北方馬王堆』之稱的金代齊國王墓,我們就是出自那裡的『高顏值模特』。我們當中既有『男模特』 ,也有『女模特』,分為綿、夾、單類,共有30餘個成員,還有袍、裙、襪、冠帽等。是我們填補了中國服飾史研究中由於缺乏金代服飾留下的空白。』

  『我們的原料有絹、綢、羅、錦、綾、紗等,經緯線排列細密,彈性、韌性良好。而且織工精湛,大量采用挖梭技術,織金品佔有相當數量,有織金綢(綾)、織金絹、織金錦等。此外還采用印、繪、繡等技法,特別是繡法,針法靈巧多變,可分為辮繡、打籽繡、貼補繡、盤香繡、平針、接針、套針、釘線、鋪線、圈金等10餘種。顏色有駝、絳、棕、煙、醬、綠、青等色。花紋圖案有團龍、夔龍、雲鶴、飛鳥、鴛鴦、朵梅、團花、卷草、璧桃、蝴蝶、卷雲等紋。袍、衫多為盤領、開裾,具有濃厚的北方民族特點。』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