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綏化全力推進『都城地』建設
2018-05-25 09:20: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洪家興 岳海興 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綏化市把產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載體,打造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發展轉型昇級,提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力推進『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擘畫鄉村振興宏偉藍圖。

  做好『三篇大文章』培育特色現代產業體系

  一產抓融合、二產抓提昇、三產抓拓展,綏化市緊緊抓住產業這個發展關鍵不動搖,圍繞『1+4+N』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千百十』工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加快建設工業強市。通過突出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重點在生豬、大豆、蔬菜精深加工上發力,積極構建蔬菜、生豬、肉牛、乳品、大豆等產業集群。

  做大綠色食品產業。綏化市通過樹立大糧食觀、大食物觀、大農業觀,推動綠色大基地、大糧倉向大糧商、大工廠、大廚房轉型。在抓住主食產業化機遇方面,以休閑、即食、營養保健等終端食品、功能性食品為方向,重點引進10個以上國際國內名企。堅持從基地到加工全程綠色生產標准,培育壯大綠色產業第一支柱產業,使規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在綏化市北林區,通過加快復制推廣『鴨稻』、『魚稻』、『蟹稻』等綠色生產模式,建立完善綠色食品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持續推進物聯網智慧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使綠色農業成為北林農業的鮮明特色。通過切實抓好黑土地保護,落實農業『三減』措施,嚴控面源污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昇耕地質量。全區測土配方施肥面積覆蓋95%以上,『三減』面積落實80萬畝。全區綠色食品面積穩定在180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2萬畝,專品化訂單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以上,綠色食品標識認證數量達到80個。

  推動畜牧業轉型昇級。綏化大力實施質量、科技、標准、規模、品牌五大提昇行動,加快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轉變。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建設『八大畜禽養殖供應基地』和『五大畜產品精深加工區』。促進牧原、雙胞胎等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加快長林、大莊園、亞歐牧業等全產業鏈建設。

  推進三產融合。為做精農業、做強加工業、做特第三產業,綏化市要求發揮農業接二連三功能,每個縣(市、區)至少打造1個高標准、高水平的示范性田園綜合體,建立田園休閑養生養老場所10處以上,努力實現全環節昇級、全鏈條增值。肇東市要在沿松花江68公裡區域、蘭西縣要在榆林鎮率先破題。

  記者在綏化肇東了解到,肇東將綠色食品產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建設『綠色產業之城』為目標,以『主導產業集群化』為手段,依托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這塊『金字招牌』,通過強化主導產業招商,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昇產業層次,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上奠定了一定基礎、形成了比較優勢。2017年,肇東玉米生化產業產值達到43億元,畜產品加工產業產值達到40億元,醫藥產業產值達到12.5億元。2018年,將重點打造以中糧生化、成福集團、星湖科技等為代表的玉米生化產業,以大莊園肉業、伊利乳業、正邦生豬等為代表的畜產品加工產業,以福和藥業、正康生物、匯豐獸藥等為代表的醫藥產業,以松花江都市田園創新示范區為代表的文化旅游產業『四個產值超百億元產業體系』。計劃利用五年時間打造一個『千億元產值大園區』,並依托園區和3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建設包含3萬頭奶牛、30萬頭肉牛、100萬頭生豬、3000萬只畜禽、100萬畝優質玉米、30萬畝蔬菜的原料基地,加快推動肇東綠色食品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五谷雜糧下江南』常態化叫響寒地黑土金字招牌

  2017年6月份,綏化啟動了首次『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10個縣市區11個團隊攜107家企業陸續南下到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三大區域,行程數十萬公裡,到達67個大中城市,舉辦推介會等活動49場次,新建旗艦店直銷店(合營店)84家,銷售綏化地產農產品66萬噸,簽訂合同協議金額58.8億元。開啟了與北京新發地、廣東恆大集團等市場銷售龍頭企業實施『雙品牌』全國性布局的創新之旅,全面提昇了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產的品牌影響力。

  2018年,綏化市將繼續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不斷創新豐富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促進實體店與線上銷售融合,建成永遠不走的『大篷車』。力爭把『五谷雜糧下江南』培育成農產品精准營銷行動品牌,構建統一規范、緊密配套、有效覆蓋的『寒地黑土』營銷體系,建立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的『寒地黑土』供應鏈體系,精選整合500家以上優秀企業(合作社),精准營銷100個地級以上城市,全市農產品銷售額力爭突破100億元。

  在發展蔬菜產業上,綏化提出建設『蘭明青望海』蔬菜產業扶貧經濟帶。以鄉村為基礎,縣為重點,合作社為主體,項目為支橕,全力發展蔬菜產業。通過在設施建設、技術支持、市場推廣、規模生產、品牌培育上加大扶持力度,加速發展種子、育苗、物流、觀光體驗、精深加工、機械制造、倉儲運輸、科技信息八大產業,推進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由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由單一生產向融合發展轉變,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據悉,綏化市計劃每個縣(市、區)至少新上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通過項目,把基地、貧困戶、市場和其它產業串在一起,形成集約集群效應,並著手把蘭西建成國家現代農業(蔬菜)產業園,把望奎建成全國重要的蔬菜種子培育基地。

  在耕地面積達266萬畝的傳統糧食種植大縣蘭西縣記者了解到,該縣以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蔬菜)產業園為目標,將蔬菜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突出綠色、特色發展核心,構建蔬菜種植、加工、品牌、流通、營銷等全產業鏈。今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0萬畝,產能達到120萬噸。其中黏玉米10萬畝、馬鈴薯4萬畝、設施蔬菜2萬畝、露地蔬菜24萬畝。

  推進質量強市、品牌興市。按照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綏化市瞄准國際標准提高寒地黑土產品生產加工水平。通過持續放大寒地黑土第一優勢資源,實施『寒地黑土+』雙品牌戰略,以優勢區域品牌嫁接域外知名品牌,努力把寒地黑土品牌做成金字招牌。在省內主要公路、機場、鐵路等重點區域對綏化進行多維度的宣傳的同時,還通過積極培育、充分利用地理標識和馳名商標,力爭培育綏化公共區域品牌,全面提昇綏化的知名度、美譽度。

  在北林區記者了解到,按照市委提出的『放大寒地黑土第一優勢資源,打造千億級品牌價值』要求,北林區大力實施『寒地黑土+』雙品牌戰略。通過整合品牌和集中打造,全面叫響『高彥灣』『禾典』『上善道』大米、『龍王』豆漿粉等優勢品牌,大力宣傳推介『黑土地帶』辣椒、『大成福』香瓜、『東北角』黃豆角、『佳昱豐』馬鈴薯等特色品牌,提昇北林綠色食品影響力,推動『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

  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綏化市科學制定規劃,加快農業強市建設,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以秸稈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將美麗鄉村與環境整治、循環農業、『廁所革命』統籌推進。綏化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按照乾淨、整潔、美麗的梯次標准,有層次、有順序推進。堅決打好秸稈綜合利用攻堅戰,充分發揮好國家和省政策資金的導向作用,調動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幾個方面的積極性,在還田離地、壓塊站建設、飼料化上重點突破。通過不斷總結推廣基層的好辦法,將秸稈堆肥與『廁所革命』、可降解垃圾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統起來抓,使秸稈綜合利用率由49%提高到75%。農村柴草垛要一律出村,其中消滅柴草垛村達到30%。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攻堅戰,綏化每個鄉鎮將選擇1個村進行試點,總結經驗後全面推開。村屯垃圾要定點堆放、集中處理。全市要解決665個自然屯飲水安全問題。每個縣(市、區)都要探索啟動1個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培育好寶山、臥裡屯等6個省級特色小城鎮。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在統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同時,綏化將繼續推進生態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建設。完成閣山水庫二期截流,做好十六道崗水庫和閣山灌區前期工作,開展中小河流和呼蘭河治理。計劃實現『三減』面積增加140萬畝,植樹造林12.8萬畝。與此同時,綏化還全面啟動了農高區建設。計劃2018年創建省級農高區,2020年創建國家級,努力打造出『引領龍江、服務綏化、輻射松嫩』的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承載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和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

  調優種植結構。為打造全國『好吃米飯』生產基地、鮮食玉米產業基地、優質有機雜糧生產加工基地、『北菜南銷』核心區和寒地黑土綠色菜園核心區,綏化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優玉米、增蔬菜、上飼料、精雜糧,不斷優化品種、提昇品質、創新品牌。努力實現2018年每個縣(市、區)打造1個高水平有機農場,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分別增長3.8%和8.7%,鮮食玉米面積發展到60萬畝。

  紮實推進精准招商。綏化重點圍繞農牧資源精深加工、松花江都市田園創新示范區、『蘭明青望海』蔬菜產業扶貧經濟帶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招商,並全力盤活『僵屍企業』。預計2018年全市簽約項目增長20%,每個縣(市、區)引進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

  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綏化積極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擴大『朋友圈』。通過壯大海倫中際、青岡賽美、明水壹豐等出口企業,讓更多的企業、產品走出去。通過加強與廣東湛江等地區合作,在產業發展、園區共建、異地農業開發、先進管理理念共享等領域尋求突破。積極參與『大齊綏』產業轉型示范區建設,力爭今年實現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7%。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