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5月7日晚,從2015年開始虧損兩年的『*ST一重』發布聲明,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52億元、淨利潤8418.34萬元。5月9日,公司股票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摘星脫帽』。自2016年6月開始改革的中國一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今年6月初,黑龍江省產權交易集團有限公司將掛牌。這家在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省內唯一綜合性產權交易機構,將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旗下22家企業和機構員工的活力,在我省要素資源交易市場上大展拳腳。
『國有企業能不能搞好,是東北老工業基地能不能振興的重要因素。』這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龍江視察時賦予國企改革的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一重三項制度改革、北滿特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行,一場發軔於優化供給的國企改革正在走向縱深。從『保生存』向『謀發展』跨越,我省國企剝離移交歷史遺留包袱,健全人事、乾部、薪酬三項制度,吸引戰略投資者實施混合所有制,聘請外部董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一系列深改步驟漸次鋪開。
2018年一季度,省國資委出資企業交出一份漂亮報表:實現營業收入114.1億元,同比增長15%;利潤總額9.01億元,同比增長108.5%。
頂層設計堅強有力 改革向縱深推進
黑龍江,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上世紀50年代,25家大企業北遷和156項工程中22項落戶龍江,奠定了龍江工業在全國的重要地位。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遇到多年未有的下行壓力,國有經濟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
欲振興東北,必重振國企。隨著2015年《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這一被稱作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配以『1+N』文件體系將改革的主體框架搭成,新一輪國企改革就此拉開大幕,分類改革、央企重組、董事會建設、權力下放和機構精簡層層推出。
『以管資本為主來完善國資管理體制』和『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來轉變國企經營機制』構成了此輪國企改革的兩翼。
國企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期,為落實《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近兩年來我省制定出臺了12個實施意見,專門成立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相繼制定三年改革滾動規劃,與出資企業簽訂改革項目責任書,變單純考核經營業績為『業績+改革』的綜合考核,改革權重佔到40%。
以改革激發振興發展的動力和活力。2017年4月舉行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建設工業強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
在2017年7月舉行的省委省政府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會上,省委書記張慶偉強調,要繼續深化以龍煤、農墾、森工為重點的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駐省央企與地方合資合作。
中央的指示和龍江振興的現實需要強力推進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
體制機制改革大刀闊斧 企業面貌脫胎換骨
啃下國企改革這個硬骨頭,一定要胸有謀略、動有章法,打破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
龍煤、農墾、森工三大集團是黑龍江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所在。為此,龍江人統一思想,謀定後動。
依托優勢——2017年7月,黑龍江省與國家林業局明確了『局省共抓機制』,合力推動龍江森工重點國有林區改革,明確森工堅持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旅游康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優勢產業。
優化存量——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今年4月,黑龍江農墾總局開啟集團化改革,充分利用北大荒、九三、完達山等優勢品牌,在糧食、畜牧業等戰略板塊上下功夫,打造農業領域航母。
增強活力——2017年7月18日,省委書記專題會議開啟了龍煤集團第二輪改革。如果說第一輪改革以『自救』為目標,那麼第二輪改革就是重塑龍煤,以突破『三項制度』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等關鍵性改革,補還歷史欠賬,加速轉型昇級。
改革,腳踏實地;發展,穩步向前。
2016年夏季,到中國一重就任董事長的劉明忠在調研後開出『診斷』:市場營銷能力弱,坐家等米下鍋;管理層級多,大鍋飯思想嚴重;面對市場變化,主動性、適應性比較差。『三項制度』改革是他開出的『良方』。10個月後,中國一重獲得『重生』。
2017年,鋼鐵界的民營巨頭建龍集團重整北滿特鋼。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市場思維激活企業5000名職工的乾勁和闖勁,進行了三項制度改革的『新北滿』,猶如打通任督二脈的武林高手一樣橫空躍起,今年一季度鐵產量15.35萬噸,鋼產量24.23萬噸,鋼鐵產量同比增長520.28%。
劉明忠說,東北國企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
哈電集團董事長斯澤夫說,國企要搞活體制機制,要做到能上能下。有時機制比體制更重要。
兩位企業家把經驗與實踐相結合道出了我省國企改革的關鍵。
2016年,我省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制定了7個實施意見,明確16項重點任務,啟動10項改革試點。2017年,省國資委推進出資企業二三級子公司混改,當年完成11戶。2018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依舊是重點,力爭再完成15戶企業改革。哈爾濱市屬國資委企業也正集中打好國企混改攻堅戰,欲成立8個督導服務組『駐企督戰』。
與此同時,三項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深化,人事用工上推行聘任制和任期制,通過去行政化減少管理層,實現乾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2017年省國資委14戶出資企業在崗職工同比減少1.5萬人,降幅10.7%。
基因重組激活『國家隊』 求新求變邁向新征程
黑龍江特殊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布局不是包袱,而是一份亟待激活整合的資本。
近兩年,我省裝備制造業率先發力,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增強『大國重器』的龍江底色。
2018年5月9日,注冊資本達67億元的中車齊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齊齊哈爾正式揭牌,中車齊車集團將立足齊齊哈爾、面向全國、展望世界,打造全球一流的鐵路貨車制造企業。
2017年12月29日,哈爾濱市政府與中信資本簽署增資擴股哈藥集團的協議,中信資本向哈藥集團注資29.2億元,支持哈藥開展國外並購合作。
2017年11月20日,中國商飛中鋁簽訂了民用航空鋁合金材料研制及應用合作協議,將東輕公司作為生產基地,著力推進民用航空關鍵鋁合金國產化進程,提高關鍵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2016年,我省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哈飛通用公司,目前正在申請生產許可證,2018年可取得CAAC型號合格證,目前已經簽訂一份銷售訂單。
向優勢產業和產品延伸要發展,向引進外來戰略投資者要發展。在2016年我省舉辦央地融合發展合作交流會上,黑龍江省與央企簽約項目共計60個,簽約金額1342.3億元,覆蓋了13個地市和2個省直單位、4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對接了38家中央企業。
不斷向前的還有省屬企業,打破藩籬,整合優勢資產,糧食產業集團、龍裕集團掛牌成立,新增農林產權、碳排放、金融創新交易的省產權交易集團組建方案已獲得省政府批復。交通集團組建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正在疊加新技術、新產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中國航發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近年來聚焦航空主業,致力於航空鎂鋁合金鑄造、航空發動機、發動機傳動系統生產研制,成為中國航空工業骨乾企業之一。2018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0億元。
今年5月,由哈電鍋爐總承包的大唐長山熱電廠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國家首臺示范項目第一支混凝土樁開始試壓,這是首個國家級煤耦合生物質發電項目。
一直堅持『高端、精密、智能化』產品發展方向的齊二機床正在制定重型機床遠程運維標准,擬爭取國標委認定。
哈電集團抽水蓄能取得突破,與美國GE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正在進行服務、研發等合作的探討。
哈爾濱汽輪機公司借助『一帶一路』機遇與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開展合作,共同研究40MW燃氣輪機技術……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啃下國企改革『硬骨頭』,闖出振興發展新天地。龍江人正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