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30日訊 29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獲悉,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哈市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6.9倍,年均上漲5.3%。綜觀哈市40年價格體系改革歷程,食品價格是影響價格總水平不同階段上漲的重要因素,服務項目價格漲幅最大,其次是衣著、居住、醫療,家庭設備、娛樂教育、交通通信等價格相對較穩定。
哈市居民可支配收入40年增長119.7倍
2017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6元
比1978年增119.7倍年均漲13.1%
◎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678.8元
比1978年增長91.9倍年均增12.3%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變動
前20年『波瀾起伏』年均上漲9%
後20年『平穩不驚』年均上漲1.7%
40年累計上漲6.9倍年均上漲5.3%
冰城5次物價上漲1994年漲幅最高
1978年以來哈市出現5次比較明顯的物價上漲。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5次達到制高點
1980年上漲7.7%經歷了物價長期凍結後, 1979年提高了18種農產品收購價格,提高了原煤出廠價格,拉開了價格改革序幕。
1985年上漲13%放開豬肉,蔬菜等鮮活食品及黑白電視機、手表、自行車等工業消費品價格,實行國家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雙軌制』,促使物價上漲高達兩位數。
1988年上漲19.6%調高肉、菜、糖等主要副食品價格,又進一步統一放開和調高部分商品價格,從而推動價格明顯上昇。另一方面,供求矛盾加劇。由於物價連年上漲,導致1988年商品搶購風多次發生,直接刺激物價大幅上漲。
1994年上漲24.1%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哈市物價漲幅最高的一年。主要原因是國家對長期偏低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價格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市場價格大規模放開,又較大幅度提高了糧食、棉花、原油等基礎性商品價格。同時,亂漲價、亂收費等現象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11年上漲5.6%這是改革開放後二十年CPI平穩變動中的一個小高點,成本推動與需求拉動相結合,是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網絡購物等新興業態和消費熱點不斷湧現。同時,新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力度空前,住房租金和自有住房價格漲幅較高,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同時勞動力最低工資標准不斷提高,成本推動價格上漲。
改革開放初期CPI至1994年推至最高,隨後漲幅逐步回落,一路下行,至1999年為最低,當年下降2.8%,高低落差26.9個百分點。四十年中,僅有1999年和2002年兩年價格總水平下降,分別下降2.8%和0.4%,其他38年均為上漲態勢。
40年各類商品價格漲幅服務項目價格漲了14.4倍
◎食品價格
上漲10.6倍年均上漲6.3%
由於食品佔消費比重較大,對價格總水平波動具有絕對影響作用。
1994年居民糧、油、肉等票證陸續取消,適當提高了國家定價偏低的糧、糖等收購價格,並放開食用植物油價格等,漲幅達到四十年峰值,上漲28.8%。
◎衣著價格
上漲2.6倍年均上漲3.3%
受布料及加工服務費價格上漲等影響,衣著價格四十年累計上漲2.6倍。
上漲14.4倍年均上漲7.1%
四十年年均上漲7.1%,比價格總水平高1.8個百分點。1993年價格同比上漲33.6%,是改革開放以來漲幅最高點,高於當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14.5個百分點。1999年-2017年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累計上漲45.9%,年均上漲2%。
◎居住價格
1994年以來上漲2.7倍
國家不斷出臺房貸新政刺激消費,居民購買新房意願大增,裝修消費增加,引發價格上漲。水、電、天然氣階梯價格實施,價格有所上漲。取暖費、物業費等商品價格相對穩定,對居住價格總體穩定起到積極作用。1994年-2017年居住類價格累計上漲2.7倍,年均上漲5.6%。
◎醫療服務價格
上漲4.1倍年均上漲4.2%
2017年8月1日起,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但對部分醫療服務價格上調,漲幅較大的護理費、臨床手術費同比分別上漲3.2倍、1.2倍。
◎娛樂教育價格
上漲65.3%年均上漲1.3%
人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教育娛樂消費增勢強勁,義務教育主旋律,有效平抑了娛樂教育價格上漲。
◎交通和通信價格
1994年以來年均下降1.1%
目前哈市公交網點四通八達,出租車、網約車、地鐵更是方便了人們出行。數字化信息服務時代到來,及各項政策優惠給力,使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低位運行,1994年以來24年年均下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