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資金『活水』引入 大慶市金融機構已發展到197家
2018-05-30 10:53:20 來源:大慶網  作者:程柏毓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30日訊 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和血液。近年來,大慶市以建設金融強市為目標,形成了銀行、保險、基金等各業並舉,全國性與地方性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體系。日前,記者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機構發展到197家,其中銀行25家,保險35家,證券15家,擔保、小貸、典當、基金等其他機構122家,金融業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金融機構數量和行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使得金融業運行更加穩健,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橕。

  資金『活水』引入,企業發展更有底氣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近年來,大慶市優良的招商環境和不斷優化的金融生態環境引來一批企業入駐。

  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7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是省市重點產業項目,主要生產賴氨酸、蘇氨酸及玉米副產品等,全部達產後,年可加工玉米270萬噸,年銷售收入可實現70億元。

  『大慶市先後有4只基金完成注冊並出資,投入項目資金30多億元,已成功為伊品玉米深加工項目出資8億元,並正在推進後續基金建設。』市金融辦副主任馮繼學告訴記者。

  資金『活水』的引入,讓企業發展有了更多的底氣。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曉平表示,企業將借助大慶市、杜爾伯特的資源優勢,把黑龍江伊品打造成國內氨基酸及衍生品重要基地,把伊品公司打造成全球領先的營養健康解決方案服務商。

  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支橕還體現在不斷壯大的金融機構規模和數量上。目前,全市金融機構已發展到197家,其中銀行25家,保險35家,證券15家,擔保、小貸、典當、基金等其他機構122家,金融業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

  記者了解到,除了金融機構規模不斷壯大外,組織體系也日益完善。目前,大慶市已形成了銀行、保險、證券等各業並舉,全國性、地方性金融機構並存、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多樣化金融體系。金融業整體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極大增強,在支持地方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方面聚焦發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土壤』。近年來,大慶市從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和要素環境聚焦發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企業發展。

  在政策環境上,大慶市出臺了《大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全市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壯大機構總量和資本實力,創新服務模式,全面提高擔保行業對企業的支持能力。另外,《關於促進產業項目發展的意見》,大慶市實施了運作產業基金、設立企業應急貸款周轉金、獎勵企業上市掛牌等方面的金融政策,進一步加大了金融支持實體的力度。

  在市場環境上,大慶市開展了『一庫兩網一平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目前共采集入庫6.4萬戶企業基本信息、法人信息和注冊資本信息,並完善農村信用體系農戶信息4.8萬條,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建立信用檔案,推動線上線下互通共享,進一步改善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

  此外,大慶市還通過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利用大數據、互聯網與金融產業深度融合方式,重點搭建了融資擔保、金企對接和信息共享三個平臺,提昇金融資源配置與供給效率,優化政務環境。

  『各類金融要素快速聚集,並與產業精准對接,纔能為企業打通金融血脈。在優化要素環境方面,大慶市通過不斷做大金融機構總量、擴大信貸投放、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運作產業基金等方式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馮繼學表示。

  強化政策引領,全面提昇金融『輸血造血』能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經濟金融的良性互動、共生共榮,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馮繼學說,為了促進金融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大慶市將繼續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協調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力爭涉農貸款利率在全部貸款利率基礎上上浮不超過10%,用足用好差別存款准備金、支農支小扶貧再貸款、再貼現等金融政策,降低利率水平。

  此外,大慶市還將繼續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國貧縣上市掛牌『免排隊』政策,借助省證監局開展戰略合作的有力機遇,加大後備資源培育儲備、推介指導、獎勵補助力度,加快推動企業上市。

  在深化金融精准扶貧上,大慶市將進一步擴大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投放、扶貧小額人身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健全完善擔保體系,推進林甸、杜爾伯特設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有效解決貧困地區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的問題。

  『金融把錢用在「刀刃」上,企業纔有獲得感,實體經濟纔能獲得更多源頭活水。』馮繼學說,下一步,大慶市還將高效運作產業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重點領域。設立企業應急貸款周轉金,擴大『兩權』抵押等創新貸款范圍,多渠道增加『三農』、『小微』金融供給。依托石油石化、汽車、商貿等領域核心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投貸聯動』發展科技金融,支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探索開展股權眾籌、專利權質押發展『雙創』金融,助推創業帶動就業,全面提昇金融『輸血造血』能力。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誠信建設萬裡行

【專題】生態環境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