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伴隨教育綜合改革的鏗鏘步履,龍江教育事業不斷朝著更高的發展目標邁進。

捧起新圖書,孩子們高興地合不攏嘴。
圍繞『均衡發展,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我省出臺一系列重要舉措,著力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群體之間的公共教育服務差距。圍繞『立德樹人,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我省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中小一體化發展,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昇工程,開展大學生與農村留守兒童『大手拉小手』關愛行動。圍繞『鼓勵「雙創」,為學生實現夢想插上翅膀』,我省出臺了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許多高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場地、資金、指導教師等多方面幫助。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回望近兩年,我省教育事業的規模與速度、質量與效益顯著提昇: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現代化新龍江提供人纔支持和智力支橕。

小學生們享受足球的快樂。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直抵人心,教育事業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會讓人們感受到踏實的幸福;改革的鏗鏘步履,使龍江教育不斷朝著更高的發展目標邁進。
回望兩年來,我省教育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顯著提昇,全省教育系統攻堅克難,收獲累累碩果。
目前,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已達80.9%,連續十多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留省就業人數近10.55萬人,留省就業率55.83%,同比增長3.4個百分點;去年一年,我省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2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受益近39萬人,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100%安置,留守兒童入學率達100%;全省9個德育案例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14所學校被命名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1 讓城鄉中小學生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全省累計投入資金61.3億元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覆蓋學校2615所
曾經長年在外打工的張宇,回鄉工作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就學問題。去年9月,她送孩子到穆棱市民主小學入學時看到,寬敞明亮的教室、設施齊全的活動室、認真教學的老師,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心裡的隱懮也隨之消散。她感慨地說:『這裡從安保到教師對孩子們的那種認真負責讓我心安,使我成為了有幸福感的學生家長。』

小學生學習機器人技術。
張宇的孩子和同學們是我省實行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舉措的受益者。前些年,隨著我省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鄉村學校辦學能力相對滯後,出現了教育教學『城市擠、鄉村弱』的現象。為此,我省堅持把『建機制、推均衡、促公平』作為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著力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群體之間的公共教育服務差距。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是一個補短板、達標准、優結構、提質量的過程,必須著力在資源配置、學校管理、發展聯動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創新舉措。』我省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堅持把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落後地區、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著力改變辦學條件。
2016年9月起,指導各地開始編制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專項規劃,根據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中小學建設標准,合理調整農村學校布局。目前,全省累計投入資金61.3億元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覆蓋學校2615所。投入資金2.37億元,改造了1579所農村中小學校『小火爐』,率先實現了連片貧困地區和國貧縣學校集中供暖的全覆蓋。同時,推進『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使中小學寬帶接入率達86.5%,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率達80%。

志願者們為農村小學送來了新書。
把問題作為實踐的起點。為解決鄉村空校與城鎮學校擁擠並存的矛盾,我省著力推廣牡丹江學區制改革、哈爾濱市義務教育集團化和聯盟辦學等經驗做法,加快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帶動相對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快速發展,並加快特色而有質量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水平,特別是針對『小規模』學校,按照『全面改薄』的要求,重點在投入、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予以保障,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們創造公平接受教育的條件。
為縮小城鄉辦學差距,我省統籌解決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兩年來我省在合理核定、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的前提下,重點建立鄉村教師補充和培訓機制,2017年至2020年全省每年安排不少於1000名編制用於『特崗計劃』,重點向鄉(鎮)及其以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村小和教學點傾斜,向音樂、體育、美術、外語、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傾斜,解決鄉村教師全覆蓋問題,確保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近1.3萬名特崗教師補充到農村和貧困地區,『特崗計劃』實施范圍覆蓋所有縣,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達14.4%,投入專項資金1.65億元,在全省54個縣實施了『國培』項目,培訓鄉村教師近12.9萬人次,預計到2019年實現貧困地區送教下鄉全覆蓋。
2 用『心』凝練孩子的未來
全省已發動70多所高校的2.38萬名大學生深入農村中小學和留守兒童家中開展關愛幫扶行動
海林市橫道河子鎮中心學校的留守兒童在幫扶大學生臨走時,一遍一遍地問:『哥哥姐姐,你們什麼時候還來?』東北農業大學學生孫麒惠說:『留守兒童臉上陽光般的微笑就是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希望以我們的綿薄之力助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大手拉小手,關愛暖龍江。
目前,全省已發動70多所高校的2.38萬名大學生深入農村中小學和留守兒童家中開展關愛幫扶行動——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為留守兒童進行功課輔導,哈爾濱理工大學組織開展了愛心捐贈,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為孩子們進行科普講座,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為留守兒童開展心理普查,哈爾濱醫科大學學生為孩子們進行衛生知識講座……關愛行動帶給留守兒童滿滿的愛和溫暖。
校園是立德樹人,放飛夢想的地方。近年來,我省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中小一體化發展,為此,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昇工程,開展大學生與農村留守兒童『大手拉小手』關愛行動。而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紮實推進,並與教育部簽署學校美育改革和發展備忘錄,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藝術展演等活動,不斷提昇學生藝術素養。此外,我省還制定《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評價細則》,加強學生健康教育。
『中小學校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省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認為,堅持立德樹人,就要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近年來,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把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做了大量卓有實效的嘗試。首先,深化中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政治》德育學科的教學改革,探索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提倡推廣啟發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經驗,使德育課程與學科教學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趣聞性相得益彰,並根據國家修訂的課程標准和規范教材建設要求,開設富有我省特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了反映地方人文精神的課程資源——《黑龍江人文與社會》《生命教育》等特色課程,更加貼近我省中小學生現實生活的實際。其次,廣泛開展『五心教育』『四自五愛』『六講六做』等活動,大力宣傳和深入組織『新童謠、兒歌』創作傳唱、城鄉學生手拉手、幫扶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知情意行。
3 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落地產業化
建立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庫,共入庫429項
近幾年來,國家和省裡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空前,許多高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場地、資金、指導教師等多方面幫助,使學生們通過『雙創』實現夢想。
我省恆訊軟件研究院聯合創始人姜詩萌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女孩,在黑龍江大學東語學院學習韓語專業的她,大二時就對軟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三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軟件項目經理,在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取得全省金獎、全國銅獎的好成績。自2014年創始恆訊軟件研究院以來,姜詩萌不斷在新的挑戰與機遇中提高和完善自我,恆訊軟件研究院目前已擁有56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項發明專利、31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外觀設計專利,取得12項科技成果登記認證,獲得科技進步獎1項,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專利優勢示范企業、企業博士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如今,姜詩萌已將創業成果回饋母校,通過校內的『雙選』會等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學弟學妹加入恆訊軟研院。
據我省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眼下,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全面鋪開,創業人數翻番式增長。各高校雙創課程總數達1976門次,專兼職教師增至3981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年度立項2407項,配套經費1190萬元,各類創新創業賽事達1000項,參與17.5萬人次。
為加大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我省近年來還出臺了《關於推進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建設各類雙創孵化平臺527個,面積達35.4萬平方米,入駐團隊2070個,並設立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5億元,目前已有6支子基金擬進行階段性參股投資。我省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獲得5銀、14銅的好成績,累計有3所高校入選國家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大學生創業人數增至16111人,注冊企業增至2074個,吸納參與創業和帶動就業18221人。
與此同時,為有效對接科教強省戰略,我省實施了高等學校智庫建設支持計劃,建立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庫,共入庫429項,省屬高校2個實驗室入選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實現了省屬高校該類實驗室零的突破。我省實施『高校青年創新人纔培養計劃』『優秀科研創新團隊獎勵支持計劃』和『高校領軍人纔科研創新支持計劃』,加強高校科技人纔隊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纔隊伍建設,並在2所高校啟動科技評價改革試點,探索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目前,全省高校和教師創辦或參股企業共402家,其中33所高校教師依托職務成果創建或參股創建的科技型企業共有342家,學校持股企業165家,一定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40餘家,上市5家。
百尺竿頭,更上層樓。而今,我省逐步完善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推進實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支持計劃,加快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落地產業化,加強高校高水平智庫建設,提昇理論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