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扶貧到"院" 讓"病漢"生活有奔頭
2018-06-01 13:46: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何山 閆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哈爾濱5月31日電 看著滿院子的散養雞,聽著母豬揣崽兒的哼哼聲,62歲的施洪森從心底裡覺著踏實。想起一年多前和老伴愁坐病床的光景,他自己也不相信『這足不出院,也能脫貧奔小康。』

  記者日前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合興村采訪時了解到,施洪森患有心腦血管病,老伴患有精神類疾病。平時老兩口都是互相看護,誰也離不開自家院子。 2017年5月,同江市口岸辦的扶貧工作隊給他家送來兩頭母豬、100多只雞雛,讓他搞庭院養殖。施洪森不敢接,『這都是國家給的扶貧項目,養不活,養不好,咋整?』

  口岸辦主任杜燁對施洪森說:『你們老兩口出不了家門兒,種的玉米也賣不了幾個錢,不如拿來喂這些家禽家畜,多上心搞綠色養殖,將來這豬和雞肯定能賣上價錢。』看到施洪森還猶豫不決,杜燁又說:『你問咱口岸辦是乾啥的?我告訴你,咱口岸辦能通過互聯網,把你養的農家豬、雞都銷出去。到時候,看誰還能說你是個「病漢」。』

  聽到杜燁這番掏心窩子的話,施洪森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不僅要乾,還要乾出樣子。打那時起,他每天一早就起床,給豬和雞拌食、喂食,照顧得很是勤快。有一段時間,母豬不願吃食,急壞了施洪森。他突然想到工作隊的沈繼明好像是學獸醫出身,便試探性地打去電話,『他來了之後給母豬看病、治療,沒過多久,母豬就恢復過來了。』

  一年多過去了,施洪森家的兩頭母豬先後產仔17頭小豬,100多只雞雛也養成生態散養雞,他眼見著自己的生活正在發生變化。『壓力減輕,精神頭也好,日子真是亮堂起來了。口岸辦還幫著把家中小豬上架到同江市電商平臺「兩國e城」,已經開始預售了。』施洪森說。

  變化不僅在農業生產上。工作隊還與住建部門積極溝通,將施洪森老兩口居住多年的C級危房完成改造,告別了『夏季漏雨,冬季透風』的尷尬。夫妻倆享受到健康扶貧政策,看病吃藥只需自付10%的費用。沈繼明也隔三岔五就到施洪森家中指導養殖,給他吃上定心丸。

  鼓勵貧困戶利用自家房前屋後小菜園種植綠色、有機雜糧和蔬菜,給每一戶量身定做『種植地圖』,同江市口岸辦依托『互聯網+庭院經濟』幫扶模式,春天送種子、畜禽幼仔,中途監測種養情況,秋天再策劃到網上賣,不僅『輸血』,更注重『造血』。『咱現在也知道咋把東西賣上網了。腦子活分了,漸漸有了這個思維,是一筆更大的財富。』施洪森說。

  一年多來,同江市口岸辦幫著合興村的貧困戶已在電商平臺銷售雜糧3000多斤,帶動這裡的45戶貧困戶年均增收超過3000元。工作隊還在全村范圍內開展『我為老鄉賣特產』幫扶活動,農戶們自制的豆角絲、土豆乾和畜禽肉品,成了城裡人爭相購買的『農家菜兒』。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