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哈九中高三語文組備課組長鄧麗薇:語文題目賦分有調整 材料作文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2018-06-08 10:46:55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鄧麗薇:語文組梯隊核心成員,哈市學科骨乾教師,2018屆高三語文組備課組長。先後獲得市優秀教師,市優秀班主任,最美班主任,市模范工作者,市師德先進個人,省首屆班主任綜合能力大賽一等獎等。

  東北網6月8日訊 2018年全國Ⅱ卷語文卷繼續采用新材料作文命題模式,在材料本身選取上回避了很多熱點。全國Ⅱ卷較注重對材料本身的解讀,對學生審題有一定要求,更好規避了宿構現象。高考語文考查的核心思想即注重思想性和語文性的統一。思想性體現在人對事物的認識層次與角度,學生要有大格局,更應具備對事物客觀、全面的分析能力。

  作文:寫作立意考查能否全面看待問題

  今年作文材料的文字並不算多,但要准確理解仍需細讀,這也再次體現了高考作文『讀寫結合』的考查要求。某些部位『彈痕多』的飛機能返航,說明這些部位並非飛機關鍵,防護不需更強;某些部位『彈痕少』的飛機返航,背後隱藏的是這些部位『彈痕多』的飛機沒能返航。所以,這些部位纔是飛機最需要加強防護的地方。明確材料內容後,學生就應清楚知道,命題者的考查重點是考生能否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否全面看待問題。這是閱讀材料需要的,也是寫作立意需要的。

  閱讀:注重時代性和文學性的統一

  現代文閱讀與以往考試保持一致,仍是三道客觀選擇題,內容涉及袁夢倩《『被遺忘權』之爭:大數據時代的數字記憶與隱私邊界》,體現語文試卷與時代的緊密聯系。實用類文本是4則材料,是有關中國知識產權領域的問題,體現人們對科技成果和知識本身的重視,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此次詩歌題考查的是陸游的《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節選)。古人常常喝酒,但我們都知道陸游詩中的酒,往往無關消遣、無關風雅,而關乎國家之命運。考題15題問,詩中兩次出現『酒』,各有什麼作用,此問可圈可點。

  文學類文本,去年Ⅱ卷考了林徽因的散文,今年則是老捨的小說。在文學類文本閱讀中,小說和散文應是並重趨勢。

  變化:變的是形考的是素養

  全國Ⅱ卷試卷整體比較『穩』,題目選材與問題設置都基本沿用了去年的高考思路。如果說有些變化,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分值賦分上做了調整,非連的選擇由3、5、4的分值變成3、3、6。第二道雙選變單選,加大筆答分值,更看重學生的主觀表達。詩歌題由總分11分變為9分,選擇題變單選,由原來的5分變成3分。

  主觀題分值不變,依然側重能力考查。默寫古詩文考查的是耳熟能詳的名篇名句,由去年的高中、初中各一篇,分值5分變成高中篇目兩篇(《赤壁賦》、《琵琶行》)和初中一篇(《魚我所欲也》)分值增加1分變成6分,但難度不大。

  2.語言文字運用的考查形式發生了變化,考題將成語、病句、補句三個考點放到一個語段考查,由原先的單一『碎片式』考查變成『情景式』,再一次體現考試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

  3.語用題捨棄了這幾年連續考查的補寫句子題,和去年新出的邏輯推理題,而是換了兩道相對『舊』的題,仿寫和修改。仿是學習,改是訂正,最終讓別人的成為自己的,讓自己的成為最優秀的。

  語文考題形式多變,但考查核心內容永遠都是『素養』。小語文是單純的知識與識記能力,大語文是素養與思考問題能力。□記者劉夢新/整理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為了夢想,拼了!—— 2018全國高考東北網融媒報道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