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 (記者 王春穎)8日上午,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考試結束。記者在考後采訪到了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龍海明。龍海明老師就2018年高考全國卷二理綜生物試題做出了詳細分析。

龍海明,哈師大附中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
她說,今年試題題型與去年相同,包括6道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中有4道必考題,1道選考題。共計90分。試卷以基礎知識考查為主,側重考綱要求的主乾知識。並注重獲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點內容分布
2018年生物各小題涉及的主要知識內容如下:
1.人體中蛋白質的功能
2.物質的跨膜運輸
3.人體內的激素調節
4.種子風乾處理的作用
5.病毒
6.癌細胞的特點
29.動物激素調節
30.光合作用
31.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32.遺傳的基本規律
37.消毒和滅菌
38.基因工程
選擇題中只有第3題屬於必修三內容,其餘為必修一內容,必考題中29、31屬於必修三內容,30為必修一內容,32為必修二內容。必修部分試題分布情況為:必修一佔38分,必修二佔12分,必修三佔25分。可見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與知識點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核心考點,適當兼顧知識的覆蓋面
今年出現的核心考點包括:蛋白質的功能、人體激素的變化及功能、垂體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鏈和食物網、遺傳的基本規律、伴性遺傳、微生物培養、基因工程等。核心考點每次會以新的形式出現,所以建議2019屆考生復習過程中應繼續重視對歷年試題的變式訓練。
除核心考點外,今年的考題還以一題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點。如第3題,比較了種子風乾處理前後的4個方面的變化,第4題列舉了高中所學一些病毒的特點,要求考生能對知識進行歸類、辨析相關生物結構或生物學現象的異同點,體現了科內綜合的特點。
試題難度不大,只要復習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勤整理,善歸類,以教材為『本』,以考綱為『綱』,應對這種類型的問題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注重能力的考查,體現學科特色
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纔的基本要求。2018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教材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
如第31題,對考生獲取信息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考查。體現了生物學科素養當中的『理性思維』。題中引入了『恐懼生態學』的名詞,並結合食物鏈食物網、種間關系等知識,要求考生能解釋一些生態現象。此題是整篇考題中信息量最大的一道題,也是考生作答時文字量最大的一道題,共計11分,只有3個空,這就要求考生能對生態現象進行詳細的解釋,體現多個采分點,對而全,纔能得滿分。
如第29題,是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科學探究』的體現,對考生進行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此題難度不大,只需填充實驗組、對照組的處理,及簡單步驟。但考生要注意題中要求A組是對照組,還要使用切除法對實驗組進行處理。這些細節也會決定考生能否得分。
【教師簡介】龍海明,哈師大附中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教育碩士,全國生物競賽優秀教練員,南崗區記功一次,多次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比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