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 (記者 王春穎)8日上午,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考試結束。記者在考後采訪到了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歷史教師周立悅。周立悅老師就2018年高考全國卷二文綜歷史試題做出了詳細分析。

周立悅老師說,2018年高考歷史試題繼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突出學科特點,既注重主乾基礎知識的考查,又強調學科素養和關鍵思維能力的培養。試題整體呈現出基礎性、應用性、創新性、綜合性的特點。
●注重歷史核心素養,弘揚家國情懷
試卷中41題講述了古今中外種植利用大豆的歷史,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和近代機器大工業背景下科技進步與社會生活變遷。這要求考生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中外歷史上大豆種植利用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並對其作出合理的解釋。
24、26、29題,要求考生能夠通過從所給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而調動運動所學知識,認識史料作者意圖,並在此過程中體會史料實證精神。
42題開放性試題一改往年『提取信息』、『擬定論題』、『說明原因』、『提出建議』等問題要求,直接讓考生『提煉一個啟示』,並結合史實予以說明。集創新性、綜合性、應用性於一體。這不僅要求考生對史實有基本的理解和價值判斷,還要求考生將對歷史的認識延伸到自身發展、社會現實、國家興衰的認識上,以史為鑒,學以致用。
●關注社會經濟生活,把握時代脈搏
45題通過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敘述,反映了1977年恢復高考、國家重視人纔培養、國家戰略思想轉變等史事。展現了改革開放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大歷史意義。有助於我們認識並堅持科教興國戰略。這段歷史既是國史,也是黨史,也是改革開放史,更是社會主義發展史。46題講述了中國創建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歷程,如今隨著中國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日益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反映了當下中國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和平崛起的同時也承擔著維護國際社會和平與發展的重大使命。28題關於琉球問題展開中日關系及外交事務也是國民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
●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2題的羅馬法反映了古代羅馬孕育的法制建設成果,35題展示了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實現機械化的經濟發展成果。人類歷史上孕育出優秀的文明成果,更契合中國在特殊國情下的探索和現代化建設中積累的經驗中逐漸形成的全面、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師簡介】周立悅,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歷史教師,教育碩士學位。曾獲東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師研究課優質課、哈市燭光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省五校聯盟高三復習研討課優質課獎,曾為省森工系統高中歷史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同行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