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8日電題:火消人未散——大興安嶺一線火場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凱李建平
淅淅瀝瀝的小雨6日下午飄落在發生火災的中國最北原始森林中,為防止大興安嶺林火死灰復燃,上千名撲火人員仍在堅守。新華社記者跟隨撲火人員在火場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小蔥、饅頭、礦泉水、方便面……當日17時許,扛著滿滿兩大包給養的撲火隊員王勇匆匆忙忙地帶領記者登上了開往一線火場的履帶車。
此次發生火災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大興安嶺最難撲救的火場』,這裡山高坡陡,植被茂密,沒有道路。為了撲火,撲火隊員用推土機開出約3米寬的道路。記者在這條布滿樹根、岩石、苔蘚的凍土之上以每小時2公裡的速度艱難前行了2小時,終於抵達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交界處的一處火場。

6月6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火場一線撲火隊員徒步走在表面開化的凍土層上。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這些黑乎乎的地方都是被大火燒過的。』記者順著這裡的前線總指揮、呼中區委政法委書記張東輝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山坡上盡是被燒焦的林木,一片荒涼蕭瑟的景象。
已經在火場堅守了4天的張東輝眼睛裡布滿血絲,但依然精力充沛。『現在這裡雖然沒有明火、沒有煙、沒有熱氣,但我們也不敢掉以輕心,還得安排人24小時清理、看護。』
6月3日下午,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火災蔓延至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陸續調集4600餘人的撲火隊伍連續奮戰3晝夜,使黑龍江省境內火場實現全線合圍,撲火工作取得全面勝利。

6月6日,撲火隊員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火場一線巡查。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撲火隊員形容林區氣溫『白天像在火上烤,晚上像在冰裡凍』。『我們必須要利用好清晨和傍晚氣溫低的特點,進行火場撲救、清理工作。』張東輝說。
夜幕來臨,森林中一片漆黑,只有撲火隊員戴的頭燈發出微光,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黑暗中,一位撲火隊員用油鋸將攔路的樹枝鋸開,開出一條道路,後繼隊員用專業工具將地表土層翻開並進行撲打,將林火復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順著濕滑的山坡走過,記者看到一排排帳篷在高大粗壯的原始森林下一字排開,剛換班回來的防火隊員滿臉黑灰,渾身盡是黑灰和污泥,正在這裡休整的他們晚飯也非常簡單,一根小蔥、一根香腸已經是『美味』。
在張東輝管轄的這片區域共有約1200名撲火隊員,同時進行著火場後續清理工作。前幾天撲火關鍵期,他們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這是我們3天來第一個能夠入睡的夜晚。』張東輝說。一些沒有帳篷的撲火隊員直接在大樹之間搭一張塑料布擋雨,下面放一塊軟墊子,鋪上睡袋就睡了。夜晚的原始森林,氣溫降至5攝氏度,而他們身下是常年冰冷的永久凍土層。
午夜,原始森林中不時飄來野獸的叫聲。遠處點點白光時隱時現,那是從前方指揮部背著給養徒步走回火線的防火隊員。